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8/3 13:50:00 來源:雅安日報 閱讀數:
豬肉價開始回升了!7月底,石棉縣生豬養殖戶祝成在賣出一批仔豬后舒心地笑了,這是一年多來,他養的仔豬第一次賣出每頭超過1200元的價格。
祝成是石棉縣新棉鎮城北村生豬養殖小區的一員,在這個養殖小區里,許多和他一樣的生豬養殖戶,在經過前段時間豬肉價格下跌的考驗后,欣喜地迎來又一輪好行情。
肉價回升
養殖戶期望“大翻盤”
“半個多月前,仔豬的價格還是每斤5.8元,現在漲到了每斤6.2至6.5元。商品豬一個月前的價格是每斤4元,近段時間以來也上漲到了4.5元,看樣子到10月能漲到每斤5元以上。”據該養殖小區的幾位養殖戶介紹,自去年10月以來,生豬收購價一路下滑,到今年5月跌到每斤3.7至3.8元,6月中旬開始緩慢回升。而按照目前的行情,養豬可以“保本”了,如果管理得好,自繁自養的每頭豬平均能有100元左右的利潤。
目前,市場上的規模化良種豬價格已達7.6元/公斤,小型養殖戶的生豬價格也在7元/公斤左右。一個星期時間每公斤豬肉飆升1.6元,這種漲幅在歷史上是少有的。
祝成告訴記者,前一段時期的豬肉價格低迷,確實給養殖小區的許多養殖戶造成了較大損失,但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并沒有被困難嚇倒。隨著今年豬肉價格的回升,如今,在整個養殖小區內,不僅是他有擴大養殖規模的想法,大家都決定抓住這個機遇來個“大翻盤”,彌補前期遭受的損失。
政府支持
助養殖戶熬過“寒冬”
在豬肉價格低迷的時期,我市許多生豬養殖戶紛紛選擇了放棄,支撐祝成等養殖戶一直堅持下來的,是國家陸續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支持與幫助。
早在2007年,新棉鎮就開始規劃城北村生豬養殖小區,然而在建設過程中,正巧遇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豬肉市場價格大幅“跳水”,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再加上建筑材料供應緊張,使得原本火熱的養殖小區建設開始停滯不前。
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該鎮黨委、政府開始積極幫助農戶聯系購買建筑原料、引進豬種。終于,在縣上的大力支持下,該鎮順利建成了城北村生豬養殖小區,并引導養殖戶進駐養殖小區發展生豬產業。 目前,城北村生豬養殖小區的7戶業主去年在鎮上幫助下引進的500頭優質良種母豬、14頭良種公豬現已開始繁殖生產,繁殖出商品仔豬3000頭,二雜仔母豬850頭。
在幫助養殖戶引進種豬后,該鎮黨委、政府還要操心防疫工作。
今年以來,為了防止生豬出現重大疫情,該鎮進一步加強生豬強制性疫苗的防疫注射工作。防疫人員在進行統一培訓后,在全鎮防疫注射生豬4543頭。其中,三聯苗注射4090頭,仔豬騸割防疫豬瘟、五號病1980頭,防疫豬繁殖與呼道綜合癥4543頭。
除了生豬養殖之外,鎮黨委、政府還在縣畜牧局災后重建項目領導小組的安排和指導下,對新棉鎮轄區內符合畜禽圈舍災后重建標準的畜禽養殖戶進行了摸底調查,并在安靖村實施畜禽圈舍重建項目,將全村208戶需要進行畜禽圈舍災后重建的養殖戶申報給縣畜牧局災后重建項目領導小組,同時加強指導和督建。
科學養殖
將生豬產業發展壯大
“現在,我的養豬場正在進行‘改革’。”祝成告訴記者,他本是成都市大邑人,10多年前來到石棉縣,先后種過田、打過工、養過鴨。1998年,結合在外打工了解的信息,祝成開始從事生豬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他把小小的養殖場做成了養殖公司。去年地震后,他的生豬圈舍也遭受了損失,不過,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他的養殖場不僅順利搬入了養殖小區,還引進了原種母豬200多頭、原種公豬14頭。現在,他又引起了新的生豬養殖設施準備擴大發展。
走過消毒池,穿上白大褂,記者跟隨他走進了養豬場。
“必須保證生豬的健康。”祝成說,“我們的生豬養殖小區已經標準化、規模化,年出欄量可以達到18000頭,所以,對生豬防疫工作更不能有一絲馬虎。”
在養豬場旁邊的兩層小樓里,設置有繁殖室、防疫室、儲存室,還有工作人員的起居室。“這棟樓下面用于辦公,上面用于生活。”祝成介紹說,繁殖室里擺放的是用于生豬人工授精的機器;防疫室的冰箱里保存著防疫藥品;儲存室里放著生豬喂養飼料;辦公室的墻上掛的是記錄生豬繁殖、健康狀況的觀察表……養殖場的管理顯得科學、有序。
在一間間豬舍中,母豬正舒服地躺在配備了保溫箱的架籠里。據介紹,這種新買回來的架籠專供快生產的母豬使用,離地30多厘米的高度保證了架籠的衛生,也方便養殖人員打掃。而架籠旁的保溫箱則是母豬剛產子后,存放仔豬的地方,既能提供仔豬需要的室溫,又可避免母豬翻身時不小心擠壓到仔豬,可提高仔豬的存活率。
目前,祝成和養殖小區的眾多養殖戶們正積極擴大養殖場規模,更換科學的養殖設施,希望共同將生豬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