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6/18 14:32: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中國是養豬大國,但主要以農戶散養為主,規?;B殖水平不高。2008年,據農業部有關部門統計,全國規?;B殖比重較上年提高約7~8個百分點,首次超過50%以上。
規模化養殖突破50%,對此,有人心存樂觀,認為規?;墙鉀Q養殖業大起大落的關鍵。事實果真如此嗎?2008年下半年至今,中國的豬肉價格幾乎是一路下跌,跌幅達30%,有的地區跌幅甚至超過40%。僅北京新發地市場5月中旬信息顯示,毛豬的收購價平均為9.6元/每公斤左右,當地生產成本的平衡點卻在11.25元-12元/每公斤??梢灾v,幾乎是全行業處于虧損。中國生豬產業正面臨困境。
很顯然,規?;潭雀吡耍膊⑽茨芤种粕a動蕩。河北灤南的一個養殖戶來信講:“去年上半年,每頭生豬還凈賺七八百元錢?,F在每斤不足5元的收購價,一頭200斤重的豬才賣960多元,但各種養殖成本就要近1200元。去年我賣了20多頭,今年一頭仔豬也沒買。”有人責怪養殖戶賺錢就一哄而上,不嫌錢就抽身而退,生產焉能不動蕩?其實,這怨不得人家養殖戶,賺錢養,不賺錢當然就不養,這很正常。
有人言之,我們的規?;潭冗€不夠高,應盡快“消滅”散養戶,發展規?;B殖,才能保證生產平穩發展。對此,專家認為,受地域特點和養殖習慣等條件限制,散養短時期內難以改變,我們不能指望發展規模化養殖解決所有問題。更何況,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雖提高了生產水平,但也會導致周邊環境惡化等問題。因此,當前只能是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養殖,而不能盲目地搞超大規模集中養殖。
據農業部統計,2007年全國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專業戶和商品豬場共224.4萬家,其中年出欄萬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只有1800多個??梢姡覈囊幠;B殖基數為50頭,這是以單一家庭為單元所能承受的規?;a,遠非真正意義上的規模化生產,這樣的規模還不足以靠自身的實力有效地抵御市場風險。
近階段,個體養殖戶處在信息不對稱的地位,靠自身還抵御不了風險,那么,各級政府何不從現實入手,盡快完善監管體系,加強市場信息發布,引導養殖戶調控規模,地方政府在發展養殖業上千萬不要少了促,多了“放”。農業發展離不開政策引導,養殖戶生產需要政府的扶持,發展初期時盼望政府出手相助,遇到難處時,更希望政府盡早出手扶一把。像灤南這樣的養殖戶有相當的代表性,如不加以保護和引導,讓他們喪失了對養殖生產的信心,那么,大跌之后跟著的一波大漲同樣讓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