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6/9 15:15:00 來源:哈爾濱日報 閱讀數:
吃醬牛肉曾是市民張振啟的習慣。但目前居高不下的牛肉價格,讓張振啟被迫降低“口福”,由過去每周買一次牛肉,延長至每半個月買一次,而且猶猶豫豫。
如果注意農副產品價格變化走勢,人們就會發現牛肉基本不受大路行情左右,多年來“穩中有升”。從幾年前的每公斤10元左右,上漲到目前的每公斤30元上下,高品質、高營養的牛肉并沒有贏得市場上的高度消費,卻因價格因素離百姓餐桌越來越遠。
告訴你牛肉的基本價格
賀志云是賓西牛業老板,3年前他投資1億多元,在賓西開發區建立了哈市*肉牛屠宰加工廠。
企業的正常發展似乎與他最初愿望相背,擁有品質牛(改良肉牛)的哈爾濱市,市民的牛肉消費量在明顯減少,而賓西牛業的高端牛肉卻暢銷廣州、上海、香港及中東地區。
賀志云說,哈爾濱老百姓買不起好牛肉,全因牛肉價格太貴了。
他以賓西牛業為例,計算出該企業的牛肉出廠價格。7日,賓縣及哈市周邊地區肉牛平均收購價格每公斤14元,一頭千斤重肉牛價值7000元,屠宰后出凈肉350斤,皮、骨、下水等價值1000元左右,這意味著350斤牛肉至少要賣出6000元錢,才維持企業不虧損,這意味著賓西牛肉平均每市斤價格不能低于17元。經過分類分割后,牛里脊等高端牛肉價格高達每公斤60元以上,而牛腩等普通牛肉的價格仍然在每公斤30元左右。目前,牛肉價格是一般豬肉價格的兩倍左右,相比之下,豬肉的消費量自然勝過牛肉。
是什么抬高了肉牛價格
對企業來說,牛肉價格高在于肉牛價格高。7日肉牛收購價每公斤14元,整整比3年前貴了一倍多。那么,又是什么抬高了肉牛價格?
李寶山是賓西鎮養牛大戶。他說,幾年來架子牛(用來育肥的牛)越來越貴,而飼料也水漲船高,兩項相加,肉牛哪有不貴的道理?
李寶山介紹,3年前一般架子牛的價格是每市斤四五元錢,現在是每市斤七八元錢,一頭600斤左右的架子牛就漲了1800多元錢。另外,一頭牛的飼料消費從原來每天大概6元錢,上漲到目前的10元錢,一頭牛半年育肥期又多消耗700多元。另外,由于架子牛和飼料價格上升,加大農民養殖成本,過去農戶育肥牛有十萬八萬資金就夠用,現在沒有二三十萬元根本行不通,要養牛就得多貸(借)款,無形中又增加了投入。
李寶山說,以上是純理論賬,不包括飼養技術高低、牛生病死亡等意外因素對肉牛價格的影響。
按道理講,架子牛價格上漲,理應有更多農戶從事肉牛繁育,而事實卻是,更多農戶放棄繁雜的肉牛繁育。
現在的牛業最需政策扶持
李寶山說,過去他們村有50%多的養牛戶從事肉牛繁育,現在已降到20%左右。因為一頭能繁母牛,一年只能生一個牛犢,一頭牛犢養成架子牛,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低生育率和高飼養成本讓更多農戶不得不放棄肉牛繁殖。而架子牛減少,反而又抬高了架子牛價格。
李寶山所反映的情況,在賓縣已成為普遍事實。據了解,這個號稱全省養牛第一縣的縣份,近年來能繁母牛數量在以年百分之七八的速度急劇下降。為穩固養牛大縣基礎地位及農民養牛積極性,賓縣采取每繁育一頭改良牛補助10元凍精款及每養殖一頭能繁母牛補助50元的優惠政策。但這點補助在高額養殖成本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畜牧產品歷來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商品。國家為穩定豬肉和牛奶供應,先后出臺了對能繁母豬和奶牛的補貼政策,而作為黑龍江省畜牧業支柱之一的牛業,卻沒有得到國家任何優惠,在市場中孤軍奮斗,其前景并不樂觀。
沒人愿意繁育小牛,架子牛就會漲價,架子牛漲價牛肉自然漲價,牛肉漲價就會抵制牛肉消費,最終抑制牛業發展。
專家認為,從這條產業鏈上看,只有像生豬和奶牛生產一樣,加大對繁育環節的政府補貼力度,才是牛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才是讓牛肉“重新貼近”老百姓餐桌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