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5/14 11:17: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5日上午,記者在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的瀘州金秋養殖有限公司看到:20多個工人正在蛋雞棚里添料、撿蛋、鏟掃雞糞……公司總經理周平松一邊幫著撿蛋,一邊高興地說:“現在總算開始走上正軌了,每天我蛋雞場的5萬多只雞要下2.5噸蛋,每斤價格比去年同期要高出3到5角錢。除去生產成本,每天要給我換回近6000元的純利,這得益于我那‘規模+標準+品牌’的秘笈。”而這三個秘笈也讓周平松總是領跑市場。
規模化 御市場風險
“蛋雞市場雖有風險,但只要上了規模,無論市場怎樣疲軟,一般來說也是有賺的。”周平松談及這些年養蛋雞,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2002年,經營建材生意的周平松瞅準了無公害蛋雞市場潛在的商機,毅然轉行養蛋雞。由于他養的蛋雞堅持綠色養殖,所以一投放進市場,立即受到消費者青睞。有兩家公司和超市聞風而來,要求全部訂購。但由于每天的產量有限,周平松不敢接訂單。
2007年5月,周平松重新擇址擴大蛋雞養殖規模。2008年1月投入營運的新雞場可容納15萬只蛋雞。養殖場首批引進了5萬多只海藍灰蛋雞,每天產蛋2.5噸。雖然當年雞蛋市場行情低迷,養殖成本高,每公斤雞蛋的利潤薄到不到1元。但周平松的養殖場由于上規模,每天依然有2000余元的純利。對此周平松感慨地說:“要不是我的雞場規模大,早就被擠出市場了。”
標準化 保雞蛋質量
走進周平松的公司,處處都可以看到標準化生產的痕跡,雛雞舍、中雞舍、化驗室、雞蛋庫房……讓我們看到了傳統養殖向科學養殖轉變的堅實步子。
“雞舍都是嚴格按標準修建,通風口、排水渠、降溫設施一應俱全。”周平松說,蛋雞養殖場雞棚的建設從彩鋼棚的設計、建造到最后驗收,全部都是按照現代化養雞場的各項技術標準來定,跟過去單家獨戶養雞有天壤之別。在蛋雞養殖車間,各個雞舍里都配備了蛋雞自動飲水機,一排排小巧的開關設置在每個雞籠的頂端。周平松介紹說,“從喂養、防疫、管理等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程。”
為確保蛋雞產蛋的品質,他全用國家正規企業生產的雞飼料;同時也用玉米、谷子、米糠等進行自配料,每天還保證每只蛋雞吃到一定數量的青飼料。由于品質有保證,周平松雞場生產的雞蛋已在瀘州市場上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樹品牌 雞蛋身價高
“我現在的雞蛋每斤能高出市價幾分到1角錢,是因為我的雞蛋有‘身份’,注冊了商標。”周平松道出了他的雞蛋搶手的原因。
為保證雞蛋的品質,提升知名度,周平松去年在瀘州市江陽區工商局的幫助下,為自己公司養殖的雞蛋注冊了“豐秋”牌商標。自從有了品牌,無論何時,“豐秋”牌雞蛋每公斤的批發價總要比當地的普通雞蛋高出1至3角錢,目前每公斤批發價達到7元。
從去年10月開始,公司還幫助鄰玉街道3個返鄉農民工走上了養殖蛋雞的致富之路。公司直接向農戶提供雞苗、疫苗、飼料、技術等,實行訂單養殖。“一年算下來,收入比打工掙的錢還多。”先鋒村返鄉農民工陳志偉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