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4/22 9:38:00 來源:巴中網 閱讀數: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豬肉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巴中市的豬肉降價幅度也達到19.3%。就在巴中市民紛紛為豬肉價格下跌叫好的同時,記者不禁思索,肉價降幅如此之大,這對于我市生豬養殖和豬肉市場究竟是利是弊?帶著疑問,記者近日走訪了我市生豬生產的各個環節及消費市場。
豬肉便宜了,市民叫好
“安逸!現在豬肉這么便宜,都可以當飯吃了。”在巴城城西市場,正在買肉的市民趙女士幽默地和肉販開著玩笑。
“豬肉價格是從半個月以前開始下降的,降價幅度還是比較大哦。”4月9日,城西市場一豬肉攤老板陳大姐告訴記者,“現在的精瘦肉從以前的9元一斤下降到了7.5元一斤;五花肉從原來的7元一斤下降到了4.5元一斤;排骨從9元一斤下降到了7.5元一斤;豬腿肉從原來的9元一斤下降到了7元一斤。”
狀元橋菜市一肉販告訴記者,隨著豬肉價格不斷下滑,市民買肉的數量也在逐漸增長。“肉價降了,原來那些常常只割一斤肉的顧客現在每次也兩三斤地買了。”
“原來十幾塊錢一斤的排骨,現在只要不到八塊錢一斤,啥子吃不得嘛?肯定要多割點喲。”剛買了4斤多排骨的楊婆婆樂呵呵地向記者說道。
4月10日,記者從市統計局調查隊獲悉,與去年同期相比,巴城豬肉價格降幅為16%,全市豬肉降價幅度達到了19.3%。
肉價暴跌,養殖企業難以承受之痛
豬肉價格下降,不能不說是一件利于民生的好事,但就在市民“大快朵頤”的時候,我市的一些養殖戶卻憂心忡忡。
由幾名下崗職工開辦的巴州區清江鎮順發養豬場成立于去年3月,今年春節過后,這個年輕的生豬養殖企業便遭到了豬肉降價的重撼。
“場子里總共養了400多頭豬,其中育肥豬90多頭,母豬362頭,母豬都快到產小豬仔的時候了,按理說育肥豬也都該出欄了。”順發養豬場場長李佳貴告訴記者,生豬收購價格是從今年春節后開始下降的,一路直線下滑,而養豬的成本卻不見降低。李佳貴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頭毛豬買回來有30至40斤,按一頭豬平均每天吃4斤糧食計算,一個月就要120斤,豬從買回再到賣掉,至少要4到5個月的時間。按5個月計算,則要吃掉600斤糧食。現在的糧食和飼料價格并沒有下降,一天一頭豬的最低開銷在7塊錢左右。養一頭豬的成本要1000多元,按現在4.5元一斤的出售價,一頭200斤的豬只能賣到900元,不但沒有錢賺,而且還要虧本。”李佳貴告訴記者,順發養豬場的90多頭育肥豬是在去年11月份買回來的,按理都應該出售了。“可是現在的價格實在太低了,我們沒法賣,只有等等看價格能不能回升,或者賣到其它價格高一點的地方去。”
“2004年我才建場,2004年至2006年兩年我就虧損了60多萬。從2007年開始,養殖場才有點利潤,正走上正路時,卻遭遇了目前市場低價的打擊。圈里總共有195頭豬,其中母豬35頭,肥豬160頭,肥豬還要一段時間才可以進入市場。”清江國民養殖場老板余國織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目前市場豬價這么低,圈里的豬又沒法不喂,只好撐著。”
析因:
三大因素導致肉價下跌
豬肉降幅如此之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市商務局市場運行科科長楊剛。
“2007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生豬養殖扶持政策,如對生豬養殖進行補貼等,以此來穩定生豬生產,平抑豬肉價格。在高利潤和政策扶持的雙重作用下,激發了不少農民的養豬積極性,使得不少農民一哄而上,紛紛增加生豬養殖數量,養豬也成了2008年的一個熱門行當。”楊剛表示,“然而隨著生豬不斷出欄,豬肉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逐漸顯現出來,豬肉價格逐漸下滑也不足為奇了。”
“豬肉降價的第二個原因便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楊剛告訴記者,我市豬肉除了在本地銷售外,還有一部分是出口外銷。“我市的高金、啟昌、華興等企業都是豬肉出口大戶,但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市豬肉外銷量大幅下降,豬肉外銷市場萎縮,原本外銷的豬肉轉為內銷,導致我市豬肉市場供應量增加,進一步使得豬肉降價。”
除了受國家生豬養殖政策和金融危機的影響,楊剛認為,一些不法商販的私宰濫屠行為也是致使肉價下跌的一個因素。
影響:
生豬養殖產業成果遭破壞,養殖戶積極性被挫傷
豬肉價格大幅下降會給市場帶來什么影響呢?“表現得最明顯的就是對生豬養殖戶的影響,他們是受降價沖擊*的群體。”楊剛表示,我市生豬養殖基本以小型養殖企業和散養戶為主,這些養殖戶由于獲取市場信息不暢,對市場變化應變不足,抵抗力差,因此他們受降價的沖擊也*。“豬肉大幅跌價,大大挫傷了養殖戶生豬養殖的積極性,可能會使這些養殖戶大量出售生豬或是該出欄時不出欄,甚至大量宰殺種豬、母豬,進而造成市場加劇失控。更嚴重的是會使肉質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這將損害到‘放心肉’工程。”
據楊剛介紹,我市三縣一區皆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國家近年來對我市生豬養殖大量投入。肉價大幅下跌,豬肉市場紊亂,不但不能鞏固我市生豬養殖產業成果,反而會破壞我市這些年來生豬養殖產業的成果。
“對整個豬肉流通市場而言,肉價大幅下降將嚴重影響到生豬屠宰和流通市場的正常秩序,從而加重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投入的負擔。”
應對:
規模化養殖生豬,建立豬肉儲備制度
對于豬肉價格大幅下降,政府及相關部門又該如何應對?楊剛表示,應客觀看待生豬價格的變化,并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從政策方面來說,應保持政策的延續性,鼓勵公司加農戶模式的規模化養殖、專業化養殖,將個體化弱勢轉化為規模優勢,以此增強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
“就措施方面而言,我市應該建立完善豬肉儲備制度。”楊剛介紹,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2008年134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為了提高市場調控能力,維護市場穩定,各地應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儲備機制,在加快中央儲備冷庫建設的同時,各地也要加快地方儲備冷庫的建設進度。“我市至今沒有建立豬肉儲備制度,要是全市建立2000噸的豬肉儲備庫的話,完全可以穩定我市豬肉價格。”
“過分依賴市場調控,忽視生產環節釋放的供求信號,就會錯失調控的*時機。”楊剛表示,理性的做法應該是,從生豬生產供應環節來把握,更多地從生豬生產上找原因尋對策,并健全我市豬肉市場常態和動態預警預報機制,做到未雨綢繆。
對于相關職能部門,楊剛說,要做好穩定生豬養殖生產和生豬屠宰的監管工作,防止生豬被提前或延遲宰殺,防止大量母豬、種豬被宰殺,確保肉質健康無害,穩定市場秩序。另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商務局正在不斷加強對我市屠宰市場和肉制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害豬、病死肉等安全隱患和私屠濫宰現象,確保我市豬肉市場的穩定和消費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