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4/17 14:30: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近幾年,生豬價格兩三年一個輪回,潮起潮落,攪得生豬養殖戶忽喜忽悲。來自重慶市政府日前公布的消息稱,2月份,重慶市生豬收購均價每千克12.8元,環比下跌5.6%;子豬銷售均價每千克19.43元,環比上漲2.53%。“一漲一跌”讓部分生豬養殖戶陷入買賣兩難的尷尬境地———買子豬不知道是早是遲,賣生豬估不好價格是高是低。
賣一頭生豬虧100多元
“我的心一直是懸著的,不知道是現在賣豬,還是等一段時間再賣。”日前,重慶市合川區高家宴養豬場老板羅昌貴對筆者說,生豬三天兩頭在跌價,讓他吃不透市場行情。
3月11日,合川區生豬收購價每千克10.1元~10.4元,比2月跌了1.7元左右。“如果按照現在的行情出售,每頭豬要虧100多元。”
羅昌貴算了一筆“成本賬”:去年10月底,子豬價格每千克24元,一頭子豬25千克左右,僅子豬的成本就是600元;將子豬育肥,一頭生豬每天要吃掉6.7元左右。“將生豬催肥需要130天,折算下來,養一頭生豬平均成本871元,加上購子豬的錢,總共要花費1471元。”現在生豬的市場價為每千克10.4元,以生豬重125千克計算,一頭生豬只能賣到1300元。平均一頭豬要虧171元左右,這還不包括人工費。
隨后,筆者從永川區雙竹鎮養豬大戶魯步全、榮昌縣銅鼓鎮養豬專業合作社主任唐澤乾、豐都縣社壇鎮養豬大戶周必華等人口中印證了養殖一頭商品豬要虧100多元的說法。
調查中筆者發現,因賣豬估不好價格是高是低,很多養豬戶選擇惜售來“減虧”。“我選擇不出欄,就是抱著賭一把的心理,等著生豬價格上漲。”羅昌貴說。
合川國興養殖場負責人稱,他已經把肥豬出欄重量標準從120千克提高到150千克,這樣可以推遲20多天出欄。這種調高肥豬出欄重量標準的做法目前在養殖戶中較為普遍,就連規模較大的重慶大正畜牧科技公司也不例外。
子豬“早買晚買”都怕價跌
豐都縣崇興鄉黎明村九組村民霍永芳,每逢“一、四、七”必定去鄉里趕場,目的只有一個———打聽子豬的價格。“昨天得到的答復是,子豬價格每千克20.2元。與頭場相比,子豬價漲了0.2元。”
這讓霍永芳犯了愁:“你說現在去買子豬喂養,價格每500克10元,等5個月后,不知道生豬市場價如何?”
合川區錢塘鎮三元村村民唐金彬也發出類似的擔憂:“時下買子豬早買晚買都怕價跌,怕就怕在幾個月后的行情誰也不知道。”
如果說散養戶因信息渠道等原因拿捏不準行情,那么,規模養殖戶是如何看待子豬行情的呢?
“現在我們也不敢大規模購買子豬了,主要是對未來行情吃不準。”唐澤乾稱。
“從整個行情判斷,現在買子豬的確心里沒底。”周必華稱,原因在于5個月后是不是生豬出欄的高峰期,如果價格下跌,現在買肯定會虧本。
信息渠道單一是主因
“我們對子豬價格小幅上揚和生豬價格下跌的反差現象非常關注。”重慶市農委畜牧處調研員王華平稱,之所以生豬價格下跌,主因是去年以來,重慶市加大對能繁母豬的補貼力度,導致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增速迅猛,達到了148萬頭。隨之而來的是,生豬數量也猛增,目前,生豬市場供大于求,所以生豬價格出現下跌;之所以子豬價格上揚,原因主要是春節期間,農民大量屠宰生豬,現在正是散養戶補欄高峰,需求增大拉高了子豬價格。
王華平認為,部分生豬養殖戶“惜豬待售”不是明智之舉,從重慶生豬養殖全局看,第二、三季度才是商品豬出欄的高峰。換句話說,目前生豬價格尚沒觸底。
針對“買子豬不知道是早是遲,賣生豬估不好價格是高是低”的現象,重慶市社科院專家認為,信息渠道單一是主因。同時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客觀準確的數據統計系統,公開生豬購買信息,引導市場,避免各方出現大的判斷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