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4/15 10:24:00 來源:盛世金農網 閱讀數:
湖北省英山縣溫泉鎮小米畈村五組村民王水生,全家五口人,其中勞力僅兩人。近年來,他在政府及水產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刻苦鉆研養殖技術,認真開展生產結構調整,在全村首家辦起了魚雞立體養殖場,如今已成為該鎮靠科學養殖致富的帶頭人。
王水生調整家庭生產結構是從1999年開始的,他勸服了家人對他改種為養的反對,毅然在自家庭院附近建起了養雞廠房300平方米,養雞1500只,同時利用自家水面13畝養殖魚種,以飼料喂雞,以雞糞養魚,從事家庭魚雞立體養殖生產。沒想到由于養殖品種差,飼養經驗不足,當年收支相抵竟虧損1000多元。
初試的失敗并沒有撲滅王水生對成功的希望,相反卻更堅定了他不勝不歸的信心。他主動到水產、畜牧部門請能人,取真經,還訂閱了大量的養殖技術雜志、報刊,認真鉆研科學種養技術。2000年他又引進了新品種新羅曼褐雞1500只,在池塘中又改常規品種為名優品種,放養了鯉、鯽、鳊、羅非魚及巴西鯛等。當年養雞1500只,每只雞年產蛋240(8個月),收入13500元;當年成魚產量1175公斤,收入7500元,除去費用12000元,純收達9000元,當年收入占家庭總收人的70%,人均養殖收入4200元,這一年他還清了家庭的債務,還利用冬閑修葺了雞場及池岸。
成功給王水生帶來了喜悅,也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新的計劃。2001年,在穩定養魚與養雞生產的同時,王水生又開辟了兩條新的增收門路。首先,他請專家設計建成沼氣池,沼氣池的建成與運作一年節約用電近3000元。其次,在池塘養殖技術上,他又通過水產部門的指點,開展了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及垂釣增值兩大門路。由于他家近鄰城區,又與縣水產局魚種場相距不遠,這個區位優勢給他新的門路帶來了極大大的方便,逢時過節,名優魚上市總是搶購一空,節假日,垂釣客戶又絡繹不絕,有時候忙得他不得不請2-3個臨時工幫忙。僅這兩項,每年給他增收2000多元,節支3000多元。
王水生的成功經驗已在全村廣為傳誦,廣大農戶及打工仔紛紛回頭,開發荒山荒水,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引進科學技術,全村涌現了一大批種養大戶和經營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