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4/15 9:52:00 來源:宜賓新聞網 閱讀數:
他17歲外出打工,憑著勤奮、誠實學得蛋雞飼養技術,積累資金后回鄉創業,帶領周邊群眾致富,先后被評為“宜賓縣青年致富能手”、“宜賓縣首批農村優秀人才”、“宜賓縣十大優秀青年”、“宜賓市勞動模范”、“十佳致富能手”、“農村青年增收成才帶頭人”、“宜賓市農村優秀人才”。他就是普安鄉養雞專業協會理事長張俊平。日前,記者前往宜賓縣普安鄉普和村對張俊平進行了采訪。
外出打工學技藝
1993年初中畢業,張俊平只有17歲,剛走出社會的他躊躇滿志,決定在家養雞,大干一番事業,然而缺乏資金、技術,目標只鏡花水月遙不可及。幾經思索,他只身到浙江去打工,在幾年的打工生涯中,他憑著勤奮和誠實,贏得老板的賞識與信任,傳授他泥工技術,帶他聯系業務。為了圓夢,張俊平省吃儉用,幾年時間,積攢了5萬多元。積累了第一桶金后,張俊平專程到成都某養雞場打工,張俊平一邊打工,一邊虛心求教,很快學會了整套蛋雞飼養的本領。
回鄉創業當雞倌
1998年,張俊平回到了普安鄉,拿出幾年打工積蓄的幾萬元資金和親友借貸資金,開始籌建養雞場。為節約每一分錢,在修建養雞場時,張俊平沒有請一個人,都是自己挑磚、搬運水泥河沙,既當施工又當小工。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勞動,一樓一底的養雞場建成了,當上了“雞司令”。當年喂養了2000只蛋雞,1999年開始投產,每天收獲雞蛋75公斤,年收入18萬元。
返鄉農民工辦起養雞場
張俊平不滿足于小打小鬧,他自籌資金,在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并通過企業資金滾雪球的方式,在2001年9月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到2004年4月建成了占地13畝,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養殖面積7000多平方米,六棟標準化的養雞場,注冊為宜賓縣普安鄉場壩養殖場。養殖品種有“海南粉”、“海南灰”、“新羅曼”、肉雞等,常年產蛋蛋雞15000只,產蛋180噸,產值120萬元;肉雞年產30萬只,產值400萬元,年純收入達120萬元,成為宜賓范圍內*的、有名的養雞企業。目前已張俊平在柏溪、宜賓和云南水富開了銷售門市。
致富不忘眾鄉親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張俊平獲得了成功,但他不忘鄉鄰,對求學者毫不保留講解養雞理論和飼養技術,提供免費服務,通過養雞協會和各種場合進行養雞技術培訓。近年來,他舉辦了養雞技術培訓10余次,帶動張大業、高華、羅國芳、吳敏等人規模養殖蛋雞,全村養殖蛋雞10萬余只。他還積極支持公益事業建設,捐資5000元,主動配合搞好本村的支持了鄉村公路道路建設、“扶貧新村建設”、“三村”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張俊平,從打工仔到致富帶頭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強地走到今天,得到社會的認可。宜賓市、縣多個部門領導先后到他的養雞場調研,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先后被評為“宜賓縣青年致富能手”、“宜賓縣首批農村優秀人才”、“宜賓縣十大優秀青年”、“宜賓市勞動模范”、“十佳致富能手”、“農村青年增收成才帶頭人”、“宜賓市農村優秀人才”。光環閃爍,榮譽接踵而至。張俊平心態平和,謙遜地說:“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走到了今天,我要更加努力,幫助更多的人掌握養殖技術,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