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市場分析 >  全國肉牛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

全國肉牛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4/1 10:26:00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發展肉牛業,提高草食家畜比重,有利于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利于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有利于促進農牧民養殖增收。為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快優勢區域肉牛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構筑現代肉牛生產體系,進一步提高牛肉產品市場供應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特制定本規劃。

  一、肉牛優勢區域發展現狀

  自2003年《肉牛肉羊優勢區域發展規劃(2003-2007年)》發布以來,中央和優勢產區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推進規劃實施,優勢區域肉牛業得到較快發展,優勢區域建設取得明顯效果。

  (一)優勢區域建設取得的成效

  1.優勢區產量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經過近五年的發展,肉牛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牛肉產量持續增長,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據統計,2007年肉牛優勢區域共存欄1232.5萬頭,比2002年增長5.6%;出欄919.3萬頭,比2002年增長18.4%。優勢區域對周邊地區乃至全國肉牛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增強。

  2.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各地逐步建立健全?。▍^)肉牛育種站、市級貯氮站、縣級冷配站、鄉鎮品改站的品改網絡體系;積極進行良種引進、改良與推廣,大力開展經濟雜交,突出抓好肉牛冷凍精液配種,冷配比重逐年提高,肉牛品種得到改善。東北優勢區主要用西門塔爾和夏洛來進行雜交改良,以提高生長速度;中原地區加大地方良種黃牛的選育力度,著重提高肉牛品質;西部地區用瑞士褐牛和安格斯肉牛進行改良,提高環境的適應性。經過幾年的改良,優勢區肉牛良種雜交改良的比重不斷提升,由2002年的35%提高到了2007年的60%。

  3.規模化養殖水平逐步提高。大力發展肉牛養殖小區,積極推行肉牛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優勢產區的規模化飼養比重 達42%。積極推廣配合飼料、人工種草、青貯等適用技術,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區域內肉牛個體生產力顯著提高,部分地區平均胴體重已達到200公斤的國際平均水平。肉牛生產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培育了一大批養牛專業合作社和養牛協會,廣泛推行“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的組織化模式,肉牛生產與市場銜接日益緊密。

  4.屠宰加工能力不斷增強。生產加工條件逐步由開放的手工屠宰向封閉的機械屠宰過渡,由熱分割向冷分割過渡,由簡單分割向精細分割過渡。一大批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大品牌的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在優勢區內崛起,發揮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了優勢區肉牛業蓬勃發展。2007年,肉牛優勢區域肉牛屠宰加工廠305個,年加工能力達到38.4萬噸,年屠宰加工能力5000噸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廠18個。部分企業已具備了國際先進的屠宰加工水平,并已初步培育出一系列全國性的知名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二)總體評價

  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優勢區域肉牛業持續、穩步發展,產品產量顯著提高,《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基本實現。到2007年,肉牛優勢區域牛肉產量達151.1萬噸,比2002年提高了18.4%;產品質量逐步提高;牛肉的優質率達到35%左右,比2002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比規劃目標高出15個百分點;平均胴體重比《規劃》目標提高6個百分點?!度馀H庋騼瀯輩^域發展規劃》的實施,對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促進我國肉牛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一期《規劃》所選優勢區域縣偏少,優勢區域覆蓋范圍較小,優勢區域牛肉產品市場主導地位尚不明顯。

  二、發展前景分析

  (一)產品需求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牛肉消費量不斷提高。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牛肉2.59公斤,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費牛肉0.68公斤,分別比2000年增長30.8%和30.8%。但同時,我國牛肉消費的城鄉差異和區域差異較大,與世界人均牛肉消費超過10公斤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牛肉消費量是農村居民消費量的3.8倍。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居民對牛肉的消費將不斷增加。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剛性增長也是肉牛的消費需求長期增長的重要因素。另外,目前,我國牛肉產品在生產成本和出口價格上仍然具有較大比較優勢。隨著我國牛肉產品質量提高和市場營銷網絡逐步健全,對東南亞、中亞、中東和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潛力巨大。

  (二)生產發展潛力分析

  1.資源潛力。我國農區的肉牛產區大多同時也是糧食的主產區,農作物副產品資源豐富,為肉牛養殖提供了大量飼料資源。全國每年有6億多噸農作物秸稈,目前資源化利用的不足2億噸。同時,我國南方6700萬公頃草山草坡仍然有較大開發潛力,現改良開發程度不足5%。隨著秸稈養畜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和南方草山草坡開發的合理開發利用,肉牛增養空間仍然很大。

   2.生產性能潛力。目前,我國肉牛的個體生產能力普遍較低。據統計,2007年全國肉牛平均胴體重為140.7公斤,與國際平均水平200公斤相比相差約60公斤,僅為肉牛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40%左右。在優勢區,肉牛胴體重平均約為190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0公斤左右。近年來,肉牛良種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品種改良速度加快,科學飼養水平逐步提高,都將推動肉牛個體生產性能快速提升。

  (三)制約因素分析

  雖然近十年來我國牛肉產量增加較快,但總體看,我國肉牛業起步較晚,肉牛生產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

  一是基礎母牛存欄量低,牛源不足。農戶傳統養牛主要是役用兼肉用,養母牛既可作役用,還可繁殖犢牛增值。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役用牛養殖迅速減少,同時由于母牛在出肉率和增重方面較公牛差,農戶養殖母牛積極性下降。母牛養殖是肉牛業發展的基礎,母牛存欄數量的不足,將嚴重影響我國肉牛業發展的后勁。

  二是缺乏專用肉牛品種,高檔牛肉少。目前我國用于牛肉生產的品種參差不齊,有的屬于土種牛、有的屬于兼用型地方良種牛,有的屬于引進品種與土種牛的雜交后代,也有部分屬于淘汰的役用牛,在產肉性能好、生長速度快、肉質好、轉化率高方面,與專用肉牛品種有明顯差距,導致我國牛肉檔次提升難度很大,大多屬于中低檔次,優質牛肉和高檔牛肉的產量較少,比較效益低,制約了肉牛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產業鏈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仍然較弱。目前,肉牛產業龍頭企業的產品大多為初加工產品,精深加工產品少,品牌產品不多,高附加值產品更少。養、加、銷各環節銜接不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利益連接機制不健全,對農戶養殖肉牛的帶動性不強,產業的發展基礎仍有待夯實。

畜牧家禽網編輯: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