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3/3 9:41:00 來源:網絡 閱讀數:
在旺蒼縣干養殖這一行的,幾乎沒有人不認識吳柏林。一提起他,大家都要伸出大拇指,“養雞那個小伙子嘛,太厲害了。”
吳柏林2001年于宜賓農學院農業工程系畢業后,回到了家鄉旺蒼創業,白手起家,通過幾年的時間,他憑借自己獨特的市場理念,靠養雞賺得百萬家產。提起當初創業的酸甜苦辣,吳柏林就一個字:“值!”
要賺錢看準市場最關鍵
2001年,旺蒼縣開始搞退耕還林工程。大學畢業,剛回到老家九龍鄉的吳柏林,感到賺錢的機會來了。他拔掉了自家田里快要長成的油菜,投入2萬多元錢,栽種了3畝速生楊樹苗。但當地規劃栽種的全是經濟型果樹,楊樹苗長成后,一棵都沒有賣出去。損失2萬多元,讓吳柏林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干任何事情,市場是關鍵。”
與此同時,吳柏林飼養的500只雞,僅用了三個月,就賺了7500多元錢。這讓吳柏林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說:“我們當地的養殖業不發達。加上我又是學這個專業的,發展養殖業可能更適合我。”
吳柏林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到1萬多只雞,他同時聯系了市場上的一些經銷商,批發給他們銷售。吳柏林發現,經銷商批的雞,很快就能賣完。他感到市場空間一定很大,于是他大起膽子告訴想跟著致富的鄉親們:“你們養,我給你們賣。”
贏市場讓客戶決定價格
2002年底,吳柏林帶動起來的養雞戶達到了50多家,年出欄量10萬多只。吳柏林發現,這時鄉里的畜禽市場已經消化不下這個量。他來到旺蒼縣城里的幾個畜禽市場,尋找銷售出路。他給經銷商們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承諾——誰來拉雞誰定價。吳柏林解釋道:“我找的小販購買力都不大,一般的一次也就是拉二三十只雞。我就吃虧一點,也沒關系,反正以后你覺得我這里可以了,你肯定會來下一次。”
吳柏林的承諾,吸引了很多經銷商找他買雞。盡管有些人給的價格低一兩毛錢,但跟市場上的批發價懸殊也不是很大。然而有一天,有個叫趙元舉的雞販子,卻給了一個讓吳柏林吐血的價格。當時市場批發價是8-8.4元/公斤,但趙元舉要求吳柏林賣4元/公斤,吳柏林依然一口同意了。三天后,趙元舉又來到了吳柏林的養雞場,這次他不但要買雞,還提了一個附加條件。他要把第一次拉的那些雞每斤補上4元。趙元舉對吳柏林說:“你太耿直了,2元錢一斤,糧食錢都不夠,我不給你補上良心過不去。”
就這樣,趙元舉不僅與吳柏林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還帶著其他的經銷商來買雞,市場逐漸打開。
看得遠為鄉親自己貼錢
吳柏林發現,市場上土雞比籠養雞的價格高出2元多錢,而且好賣。但是,土雞的生長周期很長,成本高。吳柏林根據土雞生長的習性,結合本地的山區特點,把肉雞和土雞的雜交雞苗,散放到山林里飼養,三個月之后就可以上市,當地人稱之為跑山雞。
在吳柏林的帶動下,很多農戶也跟著養起了跑山雞。農戶負責養,吳柏林負責回收銷售。旺蒼縣九龍鄉養雞戶伍國樹說:“到時間雞要出欄了,一個電話他就來收雞了。”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響,畜禽市場出現了空前低迷。吳柏林除賣自己的雞外,還想盡一切辦法幫養殖戶賣雞。他找來了畜禽銷售戶毛德舒。當時,市場上雞的零售價格是9.6元/公斤,刨去運費和損耗,吳柏林和毛德舒將雞的收購價定為8元/公斤,但養殖戶們卻不接受。吳柏林找到毛德舒協商:“大家要4.3元,你就按照4.3元收購吧,1斤差多少錢,由我來給你們補。”這一次的生意就讓吳柏林賠了2萬多元錢,但他覺得值:“大家都認為跟我這樣合作有一種安全感。”
提起這幾年成功經營的要訣,吳伯林說:“我始終堅持了一點,那就是我只賺我該賺的70%,那30%的利讓給對方。如果我一次得了個100%,第二次有可能有一個100%,有可能就是零了。實質上來說我這個70%,也是我在追求*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