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3/2 8:30:00 來源:盛世金農網 閱讀數:
在08年有過這樣的政策----每個生豬擴繁場中央給予適當補助;每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重點戶),按年出欄頭數四個檔次分別平均補助;每個種雞場中央也有補助投資;每個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按年存欄數三個檔次分別補助投資。而母豬補助的力度更是重中之重。
現在好多人都在抱怨政府出臺的政策對我們不公平,人家養豬,養牛啥的都有補助。唯獨養蛋雞給的少。在08年底的時候各地方扶持性蛋雞補助相繼出臺,但也是對一些合格的小區和合格的萬只以上大戶補助。而全國能得到補助的養戶其實并不多。所以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沒有好的政策,行業發展要出現惡化。
09年的一號文件又進一步明確了對蛋雞業的扶持。(增加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落實養殖場用地等政策。加快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支持建設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那么這些政策又能說明什么呢?
本人認為,蛋雞養殖業正在經歷一個轉變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在政策的引導下所完成的。早在前幾年政策就引導小區規模化,然后各地小區遍如雨后春筍,直到現在政策依然扶持著規模化。這足以反映出行業的發展方向,雖然小區存在一定的弊病,而執行期間在某些地方偏離了一些方向,但接下來的全國合作社與協會的大范圍推廣和補助,足以證明了試圖彌補這些地方的不足。而最近的對規模化的進一步補貼更證明了對行業整合的力度。但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這個過程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還有有一段路要走。在計劃經濟結合市場經濟的特色經濟體制下,尤其是現在的金融危機影響下,政策的大方向現在就是穩定市場。通過什么穩定呢,一是穩定源頭企業,二是穩定規模化保證貨源供應。(2007年國內進口祖代種雞數量約20萬套(251532只),2008年祖代數量進口數量截止到11月約為25萬套(332693只),其中海蘭由2007年的13萬套上升到21萬套左右,所占的比例由2007年65%上升到85%。祖代種雞場引種數量則相對更加集中,其中華牧、峪口和益生三家公司的進口量都有所增加,這三家公司的進口總量占進口總量的比例由2007年的45%上升到63%左右,小的祖代種雞場則基本維持在基本的進口量,基本沒有增加,甚至個別廠家開始退出祖代事業。各大型祖代雞場2008年父母代銷售量相比2007年都有大幅的下降,下降的幅度大約在20%左右。)
這些數字說明了什么?雖然08年父母帶銷量在下降,但祖帶雞的數量卻在增加,這樣在源頭上就確保了商品蛋雞的供應不至于發生突然的滅絕性打擊,雖然各個廠家銷量下降但在政策的引導下明顯能看出,源頭已經有了明顯的保證。而穩定萬只以上規模化和規模化小區,更明顯是在穩定保證市場蛋品的供應。接下來的各地散戶就會通過協會和合作社的模式整合。因為政策以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文章。
首先政策保證源頭的供應,其次保證規模化的蛋源供給,然后整合小戶逐步全體規模化。再有就是如果現在所有的小戶都不養雞了,政策肯定會鼓勵小戶且補助一定會很大。因為現在的市場基本穩定,市場也需要政策的浮動,而浮動還沒有打破計劃承受的能力,所以我們小戶補助的幅度相對小一些。這回您該明白了吧,說白了就是養雞的還是沒少到一定程度。
解讀政策,在不同時期所出臺的都會和社會的發展相輔相成,也都會引導行業走向國家計劃的方向,雖然在執行的過程中各種矛盾會不斷出現,但大方向卻沒有收到影響。所以今天的政策就是穩定市場,整合各個源頭行業,通過農戶合作社和協會把各個產業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產銷一體的行業鏈條。雖然其間會出現各種矛盾,但有充分的時間去化解,而現在的金融危機,和我國特有的國情個人認為能加快蛋雞行業轉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