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2/26 8:53:00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閱讀數:
“養豬是有錢人干的事,對農民來說,打不到工回來養豬危險很大。”安徽淮北天宏集團佳寶種豬廠營銷經理陳礁平靜地告訴記者,農民工回鄉創業難,但如果沒有資金和經驗,不要輕易指望養豬賺錢。
“我是1998年進豬廠養豬,當時雖然沒有養豬技術但信心十足,膽子超大,以為養豬就是喂好了即可,現在將近10年了,養豬的技術和經驗是有了,但膽子越來越小,有時晚上睡覺莫名其妙地失眼,總擔心豬會不會出事。回想養豬經歷,我的*感受是要虧得起。”
豬價下跌
在村子為數不多的養豬戶中,安徽省濉溪縣寇灣村村民趙玉梅一直被村民們認為是能人,自2007年初加入縣養豬協會,兩年來她家8頭母豬給她賺了不少錢,已經學會人工育種等基本知識的她,明確地告訴記者,她家的母豬已經全賣光了。
“縣里的養豬協會確實幫了我們忙,聽說政府也認可這種模式,協會統一供飼料和收豬,也給一些補貼,但算下來,養幾頭豬還是不合算。以前村民將養豬看作存錢罐,都是用自家吃剩下的飯和草喂豬,現在田少了、糧貴了,喂糧食不合算。那場大豬瘟之后,大家都不養豬了。但我堅持了下來,不過沒有賺多少錢。”趙玉梅向記者抱怨道,養豬太臟,她家現在就養幾只下蛋的母雞。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本輪豬價下滑中,像趙玉梅這樣的養豬戶不是少數。
“去年10月打工的廠子倒閉后我就從廣東回來,當時盤算著大家都不養豬,養豬肯定賺錢。去年臘月初用打工攢下的錢買了5頭小豬,再過幾個月就能賣了,按現在的肉價看,肯定要虧本。”遠在百余公里之外的安徽壽縣陳店村村民張家元很后悔。
“現在的問題是,我養的豬少,虧點可以承受,只是不知道這茬豬賣了,是養還是不養?不養豬又干什么?當瓦工小匠吧,我的腰不好,力氣活干不了。種的糧只夠一家人吃飯,得找點活賺點錢供孩子上高中。”
“從前年開始,我們這一帶一家一戶農民養豬的已經很少了,家里養一兩頭豬也主要是為了年底殺了自家吃肉,自從那場豬瘟后,大多數人家都不養了。”與陳店村相隔的新華村村民朱紅兵向記者介紹說,農歷正月十六他花220塊錢買了一頭小豬,指望到年底能長到100多斤,臘月正好殺了腌肉。“我們村十三戶人家,只有3家養豬。”
當記者問及為何不養豬時,村民爭相地告訴:“養豬賺不了錢,還不如外出打工來錢快。”
期待“豬穩定”
朱紅兵告訴記者,他們養豬是因為買的肉都是飼料喂大的,豬長得快但肉不好吃,他家的豬是絕對不喂飼料的,“現在養豬還得倒貼,辛辛苦苦不為掙錢,就圖個肉好吃。”
但是與張家元猶豫不決相比,雖然晚上睡不著覺,陳礁堅持養豬的立場沒有改變。“養豬戶基本上是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十幾年來我們養豬場多處于保本微利的狀況,既然選擇了養豬,又不能選擇行情,賺錢還是虧本只能看運氣。”
在陳礁看來,一輪一輪的豬價下調,已經把散養戶清理得差不多了。“養豬業周期性很強,前幾年豬肉大漲政府扶持力度很大,造成“一窩蜂養”,現在虧損了又“一窩蜂賣和殺”,這樣反復,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現在養豬漸漸進入規模化階段,當下政府調整的方向應該有所改變。
據了解,為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損害養殖戶的利益,目前國家已經規定:當豬糧比價低于6∶1時,政府將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采取措施以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當豬糧比價低于5∶1時,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儲備;如果價格仍未出現回升,且出現過度宰殺母豬情況時,對國家確定的生豬調出大縣能繁母豬和國家確定的優良種豬場公種豬按頭發放一次性臨時飼養補貼。
“這樣勢必造成周期波動,養殖場并不期望一年能賺多少錢,我們希望這個市場能夠平穩。”陳礁不解,“既然豬肉和糧食一樣,一漲價老百姓就反映強烈,為什么不能采取像穩定糧價一樣的措施穩定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