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2/1 13:28:00 來源:溫州晚報 閱讀數:
這個大個子,是一頭“尼溫”雜交的水牛,它體重2450公斤,比普通溫州水牛大了好幾圈。更令人驚嘆的是,它是一頭產奶的水牛,日產奶超過20公斤,是普通水牛的4倍多,擺在它前面的兩大桶牛奶,就是它一天的貢獻。
推薦閱讀在外溫州人帶著車子回家過年百萬善款慰問特困教師31萬盆花草布景上街頭酒店特色服務:送喝高的顧客回家春節假期出游謹防價格陷阱東甌大橋兩車相撞 一男一女死亡
“尼溫”住在平陽,它是溫州水牛飼養的重要成果。
溫州人牛,溫州牛更牛,溫州水牛產奶,據說全世界都很難找出“第二家”。
水牛是犁田耕地的好手,但替代奶牛產奶的確有些不可思議。溫州水牛具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奶水中全乳固體、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分別比普通奶牛高出了77%、248%、102%。這些優點不僅令溫州水牛位列“138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甚至被載入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寫的《水牛》專文。
溫州水牛的發展有一段大起大落、耐人尋味的歷史。
1926年,民族資本家吳百亨看中瑞安一帶水牛資源,成立了中國首家乳品公司,利用高質量的水牛奶,加工成擒雕牌煉乳。“擒雕”曾獲西湖博覽會特等獎,遠銷英國后,甚至擊敗了該國著名的“鷹牌”煉乳。解放后,國家農業部、商業部曾舉行溫州水牛產奶現場工作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也來溫考察,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溫州水牛產奶雖好,然而每天只能產奶5公斤左右,而普通黑白奶牛產奶少說也有20公斤。由于產量一直上不去,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黑白奶牛大量引進,溫州水牛逐漸被取代,到了上世紀80年代,溫州水牛甚至一度被人們遺忘。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溫州水牛悄然“殺”回來。1991年,平陽奶農李挺志等人又開始試養溫州水牛,他發現溫州水牛不僅產奶好,而且還不會生奶牛常見的“布魯菌病”,也不用擔心口蹄疫,于是他索性一門心思改養溫州水牛。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加大對溫州水牛的科研攻關,1996年平陽縣畜牧中心引進過世界名種巴基斯坦尼里水牛,成功培育出“尼溫”雜交的溫州水牛。
“尼溫”不僅體重增加100公斤,最重要的是日產奶量也從原來5公斤提高到10~12公斤,溫州水牛的“下一代”從此走進“新時代”。
改良后的溫州水牛雖然日產奶量還只有普通奶牛的四分之一,但目前鮮奶售價是普通奶牛的十倍,而且作為本土物種,不似洋奶牛嬌貴,管理上省心省力,經濟效益也不錯。
“挺志”公司如今擁有300頭水牛,日產鮮奶300公斤,這樣的水牛產奶基地,放眼全世界都極少見。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該公司的水牛奶就賣斷了貨。現在鮮奶每公斤高達22元,還是被溫州的酒店預定一空,據說原因之一是喝酒前來一杯溫州水牛奶,能很好保護胃黏膜。
“挺志”從事溫州水牛產奶近30年,摸索出一整套飼養經驗,近期培養出了一頭體重2450公斤的“超級奶牛王”,日產奶量高達20公斤,這在水牛中極其少見,目前他們已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們還在和廣西大學合作,希望能克隆更多的“超級奶牛”,以此擴大飼養規模,讓溫州水牛這一本土優良品種變得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