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8 9:15: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勇立潮頭。”采訪中,孔偉東不經意地說出了這四個字。
謙稱自己“是個養豬的”的孔偉東,是浙江省杭州新欣種豬有限公司的經理,他的豬場設在有“全國百強縣(市)”、“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縣(市)”等眾多頭銜的杭州南大門蕭山區。事實上,無論是外地客商還是本地居民,根本不會把他們簡單地看成“養豬的”,而是把他們認作是“大老板”。因為人們并不見這些“養豬的”手持鐮刀去割豬草,而是常常看見他們坐著“奔馳”、“寶馬”往返滬杭甬。孔偉東本人就開著一輛“奧迪”越野車。
毋庸諱言,那些在自家房前屋后養三五頭豬作為營生的一般農戶確實跟孔偉東不具可比性,孔偉東是把養豬作為“事業”來考慮的。“從今年的情況看,工業企業的狀況不是很理想。蕭山、紹興等地的印染、化纖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近段時間甚至是最近兩年就不斷有企業老板來打聽養豬的前景。我分析工商資本介入農業會越來越多。”孔偉東說。
“一些搞建筑等行業的老板看準養豬是個機會。”蕭山區農業局高級獸醫師余世福介紹說。
“企業再發展,資金雄厚了,下一步去外地收購豬場。”對自己養豬事業的未來走向,孔偉東有一番設想,“我不相信豬賣不掉,只是賺多賺少、虧多虧少的問題。”
規模生產強大,市場波動人不憂
就全國而言,浙江是一個畜牧業大省。“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十分稀缺,發展畜牧業資源稟賦不足;加之浙江又是我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農村居民對環境衛生要求日益提高。用地限制、環境污染等不斷凸現的瓶頸性因素,影響著浙江畜牧業發展的空間。
浙江畜牧業究竟何去何從?怎樣找出一條符合浙江實際的畜牧業發展之路?
去年,全國生豬市場價格曾一路暴漲,而作為生豬凈調入省份的浙江省,生豬市場價格反而低于河南等生豬產出大省,規模養殖場(戶)在生豬供應上起到了“穩壓器”的作用。在2008年初南方嚴重的雪凍災害期間,規模化養殖又有力地保障了豬肉市場供應,為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在2004年,浙江省明確提出要轉變養殖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廣資源節約、生態循環的清潔化生產技術,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拉開了浙江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序幕。
據統計,目前浙江省從事畜牧大產業的人數超過200萬人,整個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的產值1370多億元。全省以畜牧業為紐帶,形成了有機農業、獸藥、飼料與飼料添加劑、皮革、羽絨、蜂產品、奶業等一批區域優勢產業,為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增收渠道。
目前,浙江省畜牧規模化養殖位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在此基礎上,浙江大力發展農牧結合、生態循環型畜牧業,探索建立了破解養殖污染和用地限制的成功模式,促進了農牧業節能減排和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轉變生產方式,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一段時間以來,在全國許多地方,養豬帶來的污染問題幾乎成了制約當地養豬業發展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以至于有些地方領導甚至考慮放棄養豬產業的發展。
“雙干模式”表明發展生豬養殖業與新農村建設并不矛盾。
雙干村位于臨安市樂平鄉,是當地有名的生豬養殖專業村,全村127戶農戶,102戶養豬。原村支書、現雙干養豬合作社社長周建兵向記者介紹,過去沒有規劃,村民房前屋后建豬舍養豬,人畜混居,豬糞亂堆,村里污水橫流、蚊蠅滿天飛。現如今,當記者走進這個著名的養豬專業村,卻見不到一只豬的“身影”。原來,從2005年起,在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雙干村在距離村1公里的一處山坳里建起了雙干生豬養殖小區,將家家戶戶的豬圈遷到小區里,實行人畜分離,統一管理。建了畜牧小區以后,雙干村舊貌換新顏。村民開心了,村里變干凈了,生活舒坦多了;養豬戶更開心,生豬住進了小區,統一管理,減少了疫病發生的機會,提高了經濟效益,去年全村養豬為農民增收超過300萬元。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套用這句經典的電影臺詞,來概括描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尤其是養豬業是很恰當的。
自己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全省畜牧業發展的一個模式,52歲的桐廬縣萬強農莊“莊主”錢萬強十分得意,講起自己的創業史來滔滔不絕。
“我出生在杭州,1974年作為知青插隊到桐廬。1978年返城后在杭州著名的‘采芝齋’站了6年的柜臺。1984年政策允許干個體戶時我就辭職了,沒幾年我就賺了錢。到了1990年、1991年,我到處開店、設攤。桐廬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因為18歲到22歲記憶最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桐廬。1998年,我聽從了浙江農大畜牧系一個教授的建議,確定養豬,并用豬糞改良土壤,同時發展果業。”
經過十年的發展,如今的萬強農莊已建成為綜合性的農場。豬場采取自繁自育的方式,全場常年平均飼養母豬255頭,其中能繁母豬225頭,后備母豬30頭,眼下存欄豬2700頭。此外,種植梨樹480畝,桃樹40畝。其間套種蘿卜菜、黑麥草和番薯藤。
十年前,錢萬強在當地幾個村民的幫助下,用鐮刀砍開荒草,走出了打造“萬強模式”艱難的第一步。十年后,浙江全省生態牧業現場會在這片遠離都市的山坳里召開。會議肯定了“萬強模式”,指出這種采取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的模式不但可以消納畜禽排泄物,保護生態環境,還能提高生豬的生產和健康水平,降低飼料消耗和生產成本。同時指出,“萬強模式”對各地畜禽養殖場有借鑒意義。
在浙江畜牧業創新發展模式中,嘉興市南湖區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模式──“南湖模式”被有關專家領導稱之為“具有平原特色的我國四大治理模式之一”,是平原地區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有效途徑。
所謂“南湖模式”,即通過干濕、雨污“兩分離”,實行干糞堆積池、沼氣池、沼液儲存池“三配套”,實現農牧結合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最終達到豬糞尿“零排放”。這種分散處理和集中利用相結合的模式,有效推進了畜禽排泄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在新豐鎮凈湘村,記者看到幾名“老外”正在富興家禽有限公司參觀。經介紹,得知他們是美國工程院院士、康奈爾大學前校長等人在上海出席某論壇,專門抽出半天的時間來考察“生物發酵床模式”的。南湖區農業經濟局副局長陳煥介紹,這種模式是“南湖模式”更細化的一種:豬睡在由鋸屑、礱糠和特殊菌種組成的“床”上,豬糞尿直接排泄在“床”上,特殊菌種就會快速發酵。等生豬出欄以后,將菌種等碎屑堆積凈化,幾天后又可循環使用,不需要任何處理設施,畜禽養殖污染直接達到零排放。的確,近400頭豬分布在5個“房間”,每天吃、喝、拉、撒、睡在豬舍內,但空氣中卻聞不到絲毫的臭氣。
此外,還有由農業局下屬公司牽頭,成立“三沼”服務公司,組織槽罐車,對各養殖場的畜禽糞便進行收集處理,然后再運送到相關茶園果園,實現畜禽排泄物的異地再利用的龍游“雄德模式”。
實際上,對政府主管部門以及養殖戶來說,這四種主要生態循環養殖模式仍在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中。
省長的手機短信直面生產監管
“全省平均生豬價格略漲,但不同地區漲跌出現分化,其中蕭山、秀洲、鄞州等上漲,而建德、嘉善、蓮都等下跌。主要原因分析是生豬主產區老板和非主產區老板對后期形勢的判斷上出現了分化,從而影響到豬價變動。”采訪中,浙江省副省長茅臨生拿出手機給記者念了他當日收到的短信。
短信是省畜牧獸醫局發來的,類似的短信會定期直接發送到分管副省長的手機中,扼要說明近日的生豬及其它主要畜禽產品的價格等情況。
浙江在全國率先全面推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工作責任體系建設,動物防疫工作也從傳統的季節性防疫、應急防控向常年長效防控轉變,保護了畜牧業健康發展。
“全國缺少市場預警!”茅臨生一邊指著手機一邊說,“下一步浙江將加快構建覆蓋全省畜牧產品產銷、畜產品及飼料價格、動物免疫、動物及其產品流通等內容的現代信息分析預警體系。”
青蓮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海鹽縣新興村,是浙江省*的豬肉供滬基地,預計今年實現6億元的銷售額,其中95%來自豬肉產品,大約要消耗60萬頭豬。為了生產安全優質產品,公司從全程控制及標準化流程化控制兩個方面入手,并在國內首先采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統。
“食品事業其實是一個道德事業。”作為浙江大學EMBA課堂里*的“豬倌”,總經理許明曙認為自己從事的是個高危行業。在他看來,流程再標準,總是存在缺陷部分,這部分只能通過道德角度去調整。制度和流程是硬的,但人的執行是可以有彈性的,所以道德是一個額外的保障條件。
“必須加強政府的公共職能,加強產銷監測和風險預警。”作為分管農業的副省長,茅臨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強調。
浙江畜牧模式可直接為中西部借鑒
對于養豬,民間有“賺二賠一”之說,意思是養豬大致三年一個周期,兩年賺錢,一年賠錢。
在全國生豬產業普遍下滑,養殖污染、土地限制、動物疫病等瓶頸因素先于全國其他省份凸現的情況下,浙江省畜牧產業卻能夠穩步發展,從事生豬飼養及相關產業的農戶和企業的收入穩步提高。分析原因,茅臨生說,國家和浙江省政府扶持畜牧業政策之多、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畜牧業快速恢復發展增效顯著,得益于浙江率先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傳統散養向規模經營轉變,得益于浙江創新推進農牧結合生態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得益于浙江立足長遠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得益于浙江依靠科技創新推廣提升畜牧業生產水平。
浙江的畜牧業已經完成了傳統養殖向規模養殖的第一次轉型,如今正在推進畜牧業的二次轉型,即由傳統規模養殖向生態、高效、優質、安全的現代畜牧業轉型。
針對當前社會對畜牧業認識的一些誤區,省畜牧獸醫局局長張火法總結了四個理念必須統一:一是畜牧業要主動服從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但新農村建設中必須配套畜牧業的協調發展;二是現代農業必須要有發達的畜牧業,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從畜牧業首先突破;三是必須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畜牧業中的問題;四是畜牧規模經營是土地節約利用的過程。
“中西部地區現正處于相當于浙江上世紀90年代初的轉型期,他們遇到的問題比當時浙江要多、要難。但這也是個機會,要抓住機會適時推進規模化。而養殖污染、動物疫病、土地資源限制等嚴重制約畜牧業發展的因素,浙江并不是沒有遇到過。現在浙江提出農牧結合,生態養殖,這對中西部地區的畜牧業應該有借鑒意義。”“不應走浙江走過的老路,應兩步并作一步走。”張火法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畜牧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制約畜牧業發展的因素較多,長期困擾著全國許多生豬飼養區,但這一系列難題卻在浙江通過農牧結合、生態養殖的方式正在破解。浙江,也正向畜牧強省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