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8/11/26 13:28: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西寧市總寨鎮清水河村,兩排新建的圈舍已初具規模,幾名工人正在篩沙子、和水泥。靜靜的莊院里偶爾傳出幾聲犬吠。這里最多的時候曾經圈養過1500頭豬,以往每天早上的這個時候,小豬都會爭先恐后地在飼料糟邊爭食,如今卻沒有一頭豬。
豬去了哪兒?回想起來,茂森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郭玉明就很難過。
去年年底生豬價格飆升,郭玉明的公司一次購進500頭豬崽。育良種、請專家、配飼料,精心飼養4個月后,郭玉明握著賣豬得來的錢,心里樂開了花。賺到的錢,信心十足的郭玉明全部用來擴建豬舍、引進良種。
可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豬肉價格一路走低,到了10月份,兩茬進的一千多頭豬眼看要出欄,但1公斤14.9元的收購價,讓郭玉明不得不一拖再拖。
“可是,人能等,豬不能等啊!”郭玉明說,一頭豬每天僅飼料費就得5元,一個月就要150元。收購時,一頭豬最好是控制在150斤左右,超過180斤屠宰場就不收,原因是嫌肉太肥。郭玉明認為,達到出欄要求后,生豬拖一天就得多掏七八千元,還擔心豬長得太肥。
“一頭150斤的豬,僅飼料和購豬崽的成本就要1200元左右。現在,一頭豬才賣1200元左右,我養豬投入的人工成本呢?”沒賺到錢,還賠了十幾萬,思來想去,郭玉明決定轉行。
可是,養了10年豬,轉行做什么?郭玉明突然來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擴建圈舍!
郭玉明先是把原來的豬舍打掃干凈,準備從江蘇引進200頭能繁母豬,自己育崽,這樣既可以降低高價引進豬崽的成本,又能享受到政府對能繁母豬每頭100元的補貼。再者,賣豬崽比賣豬肉風險小。
供過于求肉價跳水
其實,豬肉降價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西寧市張氏集團畜禽制品公司(以下簡稱“張氏”)今年1月份到10月份的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是指畜禽放血,去毛、頭、蹄、尾、內臟的胴體的價格)從每公斤16.35元一路降至每公斤12.6元,下降近20%;西寧市莫家街市場的豬肉銷售價格也從年初每斤18元降至現在的每斤10元,創下年內最低。
根據西寧市商務局的監測數據,豬肉價格從去年5月份起一路上漲,今年2月時,達到近幾年的最高點,每斤16元左右,此后開始持續回落。今年10月后,豬肉價格開始加速跳水,目前,已降到每斤9元左右,降幅近40%。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去年年底生豬存欄率大幅提升,今年年末正趕上生豬大量出欄,市場生豬供過于求,因此,豬肉價格出現大幅跳水。估計豬肉價格走低的形勢將會延續到年末,甚至明年年初。但受成本的制約,豬肉價格不會持續下跌。
從張氏提供的收購表中也可以看出:今年8月,張氏屠宰的本省豬為2654頭,9月升到3428頭,10月上升到5598頭。本省豬的屠宰量增加,印證了生豬大量出欄的事實。
市場缺乏遠景規劃
“豬肉上漲,養豬的人就多;養豬的人多了,豬肉又會下降。生豬市場難扭‘3年一變、5年一轉型’的趨勢。”西寧市農牧局有關人員稱,目前,國家沒有出臺任何有效控制生豬市場的中遠期規劃,因為去年豬肉價格飆升,才出臺鼓勵生豬養殖的優惠政策,但這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生豬市場跌跌漲漲的趨勢。
生豬價格下降,受損的是養殖戶,受益的是消費者。生豬價格下降,養殖戶無利可圖,即便政府推行優惠政策也不能解決日益上升的飼料價格和豬肉下跌的問題,養殖戶只能殺母豬、減少生豬存欄量。因此,生豬市場“3年一變、5年一轉型”的根源是生豬養殖的市場風險比較大。
生豬價格波動進而帶動生豬養殖周期性波動。生豬的生長周期約為10個月,從種豬補欄到生豬出欄也需要4到6個月,這種“時滯”進一步加大了生豬供需的不平衡。一般情況下,生豬當期的價格波動將會對其后一年甚至兩年的生產造成影響。當市場供大于求時,養殖戶可能會虧損,甚至有可能會嚴重虧損。
據悉,從1996年至今十多年的時間里,生豬市場的價格只有1999年至2003年間是在平穩中度過的,其余時間都在劇烈波動,波動幅度一般在-15%到15%之間,高時達到45%甚至更高。
西寧新建11個標準化養殖基地
西寧市為了減輕豬賤傷農的風險,今年投資266萬元,新建11處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小區),并給列入生豬繁育基地建設的種豬場和母豬養殖專業大戶每頭豬100元的補助;同時,支持龍頭企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對新建優質母豬存欄的基地建設安排330萬元的補貼,給每個養殖小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經費5萬元的補助。估計項目建成后,年內可向西寧市提供優質豬苗20萬頭,供應生豬60萬頭,占西寧市生豬供應的60%左右。
“生豬養殖一直以來都比較分散,規模養殖所占比重比較低,所以有必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逐步引導生豬養殖戶走上規模養殖的道路,通過壯大生豬養殖來抵御供需價格波動的風險。但生豬養殖的風險僅靠政府單邊政策扶持顯然是不能化解的,國家需要制定生豬養殖長期規劃來調控市場供求波動引發的多米諾效應。”西寧市發改委一位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