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8/10/30 14:06:00 來源:農博網 閱讀數:
隨著產業分工細化,科技對養豬業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一是提高生豬商品率促進生豬產業穩定發展,二是穩定生豬市場價格,防止生豬養殖發生大幅度波動,三是滿足市場供需,保護農民利益。
從世界市場豬肉消費情況看,2006年世界肉類消費總量中豬肉消費占全部肉類消費量的60%左右,豬肉在肉類食品結構中占據首位。隨著世界豬肉總消費量增長加快,豬肉產量的增長速度跟不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長的要求,豬肉市場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從世界豬肉貿易情況看,由于豬肉質量不高、衛生條件差,缺乏市場競爭力,售價較低。從國內豬肉消費情況看,目前,我國年人均消費豬肉30千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廣大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消費市場的啟動,豬肉消費量將大幅度增加。
據農業部2000年10年規劃預測,到2010年我國人均消費肉類總量將達70千克,其中豬肉消費達到45千克。因此未來豬肉市場的競爭將是價格、質量和安全性的全方位競爭。要增強生豬生產競爭力,擴大生豬在國內外的銷售量,要在激烈的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生豬生產必須走標準化、規模化及產業化發展之路,提升養豬業科技含量及生產技術水平,降低飼養成本,保障豬肉質量,提高豬肉食品安全性,發展規模養豬,獲取規模養殖效益是適應市場供需變化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