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8/10/29 12:02:00 來源:盛世金農網 閱讀數:
金點子
“肉價上漲,養豬戶喜上眉梢;肉價下跌,養殖戶愁眉苦臉。”這是對近幾年國內生豬市場的真實寫照。不少生豬養殖戶苦于難以準確把握市場動脈。其實,生豬養殖戶可以跳出問題看問題,既然豬肉市場價格漲跌難以斷定,索性在豬肉質量上下功夫,肉質優良鮮美,即使市場低迷也不愁賣不出去。浙江的農民姚偉江正是從飼養方法上著手,科學配比飼料,規范喂養頻度,自此走上了不怕市場價格波動的養豬致富路。
致富事例
養豬這項在農村再普遍再簡單不過的活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良朋鎮溪港村的“養豬大王”姚偉江手里,硬是變“復雜”了。大多數人認為,養豬不就是天天給豬喂食嗎,可是姚偉江在給豬喂飼料的時候不僅講究配料,而且在給豬喂食的程度上也有特別的講究,不是每次把豬喂得飽飽的,有時候還要故意讓豬餓肚子。
姚偉江獨特的喂養下,他養出的豬個頭大小均勻,肉質鮮美,要貨的客商也是絡繹不絕。要問姚偉江是如何琢磨出這套獨特的喂豬方法的,還要從十多年前說起。那時候,姚偉江和妻子一起做著小本生意養家糊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妻子一起到德清的一家供港養豬基地參觀。基地的養豬過程全部自動化,飼料也有科學的配方。由于基地里的所有豬肉是運往香港出售的,所以在豬的個頭和品質上都有特別的講究,個頭太大或太小都不符合出售要求,甚至豬肉身上有斑點也會被退回。從那時起,姚偉江真正意識到養豬也是門技術活,平時特別留心養豬的技術收集,經過十幾年的積累,終于熟練掌握了養豬的專業技術。
2005年,姚偉江東拼西湊30萬元,籌辦起了養豬場。姚偉江開設的養豬場全部采用自動化管理,飼料全部采用科學配方自己加工,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產量。歷經三年多發展,經過幾次擴建,現在養殖場的面積已經達到了1500平方米,每年可以產豬1000多頭,一年的利潤可達到40萬元至50萬元。
姚偉江還充分利用農業生態養殖的方法,在豬舍周邊種起玉米等莊稼,用來配成飼料,形成“糧食種植——飼料加工——肉豬飼喂”。許多村民還爭相購買豬糞用于蠶桑養殖,生態產業鏈得以進一步加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