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8/10/29 12:00:00 來源:盛世金農網 閱讀數: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轉變觀念,不再留在人才扎堆的大城市,而是選擇回到故鄉自主創業。創業之初難免艱辛,內心的矛盾,家人的反對,他人的不理解,加上資金來源和經驗缺乏,相比之下,大學生創業致富比其他人群需要更大的勇氣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然而,大學生普遍基礎知識好,接受新事物快,年輕有干勁兒又是這個群體獨有的特點。放棄高薪工作,而回鄉創業,當起“豬倌”、“兔子王”,這正是大學生智力反哺農村的一種現實表現,在為帶動城鄉一體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個人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致富事例一 從“兔子王”到“養兔會長”
徐敏成2004年畢業于江蘇省畜牧獸醫學院,先在鹽城工作,后回家鄉漣水開設獸醫獸藥門市。去年9月,他決定發揮所長,搞獺兔養殖,當“兔子王”。
剛起步時,因交通不便,建兔舍用的磚頭、黃沙、水泥都要用獨輪車運進去;兔舍剛建好,從外地引進的良種獺兔又陸續死亡。于是風言風語紛至沓來,親戚朋友都勸他收攤子,可徐敏成沒有動搖。他騎摩托車到連云港、灌南等地學習取經,回來后對癥下藥,注意給兔舍遮風、保溫,情況很快穩定了。
徐敏成養殖的獺兔迅速增至200余只,每天吸引不少鄉親前來參觀。他便聯系20多個養殖戶成立了獺兔養殖協會,把經驗、技術和鄉親們共享。結果養兔在全鎮迅速發展開來,到去年底出售商品兔突破1萬只,凡養兔的都富了。今年,已掌握豐富經驗的徐敏成計劃好了:新上獺兔宰殺加工廠,形成養殖、加工一條龍,趁著現在市場供不應求,“讓獺兔養殖成為當地的一個新興產業”。
致富事例二 “白領”變身“超級豬倌”
2000年從揚州大學畜牧專業畢業的王加貴,先在南京一家大型企業跑銷售,并很快當上分公司副總經理,薪水可觀,可閑下來時總難免有幾分失落:如果就這樣干下去,所學專業就荒廢了!他萌生出回家鄉漣水辦養豬場的念頭,那樣既能發揮自己長處,還可帶動鄉親們致富。他回鄉辦豬場的消息迅速在家里炸開了鍋,親戚朋友跑來勸他,在他簽土地征用合同時父親還趕來“攪局”。
開弓沒有回頭箭。創業初期,凡自己做得了的,王加貴樣樣自己動手,兩個月下來,體重減輕了12斤,“當時別人都說我有35歲,手像樹皮,哪里還像個大學畢業生”!如今,一切困難都過去了。他的豬場征地8畝,建成豬舍80間,每年出欄肥豬9600頭。在他的帶動下,鎮里的生豬屠宰、有機糧食加工等配套產業也都發展起來。鄉親們說,要是王加貴當初堅持去當“白領”,如今,這里紅火景象做夢也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