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8/10/29 11:22: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閱讀數:
“在信息時代的農村,誰先捕捉到有價值的致富信息,誰就可能搶占和贏得發家致富的先機。”這是宿城區農村實用人才、聞名宿城的特色珍禽養殖能手梁偉創業成功后心中的一番感慨。
家住宿城區龍河鎮挑溝村的梁偉,如今已是宿遷市飛燕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鎮珍禽養殖專業協會會長,他創辦的合作社擁有社員206戶,年可創產值500多萬元,形成了孵化、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的企業運作模式。說起梁偉的創業成功,源于他喜愛讀書看報和收聽廣播的習慣。
19年前,因家境窘迫,沒能完成高中學業的他,成了一名農村待業青年。他想,學業不成就在商海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1989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收音機里播出的一條關于安徽省合肥市科技研究所定期舉辦養雞孵化技術培訓班的消息使梁偉異常興奮,他當即決定到合肥參加養殖培訓,他的想法得到了父親的認同。為此,家中為他東挪西湊、好不容易湊齊了250元的培訓生活費。從合肥學成歸來,他立即貸款500元,利用自家后院閑地,建起了簡易雞舍,飼養了500只肉雞,由于當時畜禽規模養殖尚處于起步階段,養殖效益較高,加之運用學到的養殖專業技術,科學養殖使他當年底就賺了近5000元。
好景不長,隨著各地養雞業迅猛發展,市場供求基本飽和,行情波動較大。梁偉開始考慮走特種珍禽養殖新路子。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關于山東曹縣農民劉杰養殖鷓鴣鳥致富的報道,他便不遠千里,找到了劉杰的鷓鴣養殖場,對方擁有的現代化的硬件設施、辦公條件和先進養殖技術使他大開眼界,求富心切的他決定轉向鷓鴣養殖,便和劉老板商談購買種鴣一事,后簽訂了3100組的購貨合同,并很快把100組種鴣運回家。為精心飼養這批“洋鳥”,他還對原先的雞場進行改造擴建。
6個月后,鷓鴣鳥陸續產蛋了,他又添置炕孵育雛設備,炕孵的鴣苗全部由自己飼養。不到半年時間,他飼養的鴣鳥數量已達萬余只。為打開銷售出路,他親自跑市場,1個月的時間,足跡遍布廣州、上海、北京、蘇南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的禽類批發市場。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他艱苦努力,飼養的萬只鷓鴣當年銷售一空,獲利10萬元。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鷓鴣肉成了大中城市飯店、賓館餐桌上一道“美食”,鷓鴣肉一直是肉食品市場的“俏銷貨”,供不應求。2002年3月,他決定擴大生產規模,追加投資200萬元,在徐寧路北側的黃金地段征用土地5畝,建起養殖場。2006年6月,在他的倡導下,成立了龍河鎮首家珍禽養殖協會,梁偉擔任了協會會長,全鎮及周邊鄉鎮部分農戶紛紛加入到協會中來,搞起了鷓鴣養殖,梁偉并與養殖戶簽訂了回收協議,消除了他們的市場風險和后顧之憂。2006年底,梁偉又投資百萬元,引進了國內一流的制冷設備和鷓鴣食品加工設備,并到工商部門注冊了“梁上飛燕”品牌商標,為做大做強珍禽養殖產業奠定了發展之基。如今,他的合作社年育雛出售苗鴣200萬羽以上,年產商品用鴣50萬羽以上,生產的“梁上飛燕”牌鷓鴣食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新疆等全國各地。與此同時,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龍河鎮挑溝村500多戶農戶中已有200多戶共同走上養殖致富之路,他所在村成了宿遷市遠近聞名的養殖專業村,每年前來參觀取經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