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09/10/21 10:56:00 來源:《廣西畜牧》 閱讀數:
蛋鴨在產蛋期飼養者應學會蛋鴨“十觀察”,以便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確保蛋鴨產蛋率的穩定。
一觀察蛋形。如蛋的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小頭偏小是欠中食;有砂眼、粗糙、軟殼,說明鈣或VD缺乏。
二觀察產蛋時間。正常產蛋時間是夜間2點至早8點,若每天推遲產蛋時間,甚至白天產蛋,蛋產得稀稀拉拉,應及時補喂精料。
三觀察體重。產蛋一段時間后,體重維持原狀,說明飼養管理得當,若體重較大幅度增減,說明管理有問題。一般維持在開產時的體重,產蛋后期稍有增加屬正常。
四觀察蛋重。初產時蛋很小,只有40g左右,到200日齡可以達到全期平均重的90%,250日齡,可以達到標準蛋重,若蛋重增得過快或過慢應檢查原因,加以改進。
五觀察產蛋率。產蛋前期產蛋率不斷上升,早春鴨一般到200日齡達90%產蛋率,若有波動或下降要及時找原因。
六觀察羽毛。羽毛光滑緊密貼身,說明飼料質量好,否則料差,應提高質量。
七觀察食欲。無論圈養、放牧,高產蛋鴨應是覓食力強、早醒搶食。
八觀察精神狀態。健康鴨精神飽滿、活潑,行動靈活,不停覓食,休息時安靜。
九觀察嬉水。產蛋率高的鴨子,下水后潛水時間長,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濕。如怕下水、不洗浴,或下水后濕毛、行動無力,要加喂動物蛋白飼料并加魚肝油或查明病原。
十觀察糞便。健康鴨糞便灰黑色,上覆蓋尿酸鹽,病鴨則拉綠、白、黃色稀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