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4/23 9:07: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4月,春意盎然,正值雞蛋銷售旺季。
連日來,全國各地從事蛋品加工及銷售的公司紛紛到湖北省谷城縣廟灘鎮收購鮮蛋。在該鎮魏家山蛋雞養殖基地,隨處可見一箱箱鮮蛋裝車后運走的繁忙景象。“這兩年,采用綠色生態方式養殖的蛋雞產的雞蛋比原來采用傳統方式養殖的蛋雞產的雞蛋品質好,一枚雞蛋多賣0.15元以上,內地市場供不應求,還開發了國外客戶,養殖效益大幅增加,越來越有奔頭。”蛋雞養殖大戶龔玉梅喜滋滋地告訴筆者。
廟灘鎮黨委書記樊海濤說:“廟灘鎮地處漢江邊,是湖北省蛋雞養殖大鎮,為了保護漢江環境,杜絕養殖污染,鎮黨委、鎮政府痛下決心,用兩年時間完成了轉型,讓蛋雞養殖產業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
陣痛下的抉擇向生態環保轉型
21世紀初,廟灘鎮從傳統養殖起步,憑借緊鄰漢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優勢,掀起畜禽養殖熱潮,蛋雞養殖產業迅速成為當地富民產業、支柱產業。
2011年,廟灘鎮榮獲省、市“畜禽養殖大鎮”稱號,魏家山蛋雞養殖基地還被原農業部授予“蛋雞標準化示范養殖基地”稱號。到2014年前后,廟灘鎮的蛋雞養殖規模近600萬只。
兩年多前,漢江岸邊因養殖蛋雞造成污水橫流、臭味四溢。粗放型養殖模式雖然容易加速規模擴大,盡早產生效益,但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從2016年開始,蛋雞養殖產業面臨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隨著關于漢江大保護、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等政策的出臺,漢江沿岸所有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或產業面臨生存危機。廟灘鎮蛋雞養殖產業也不例外,規模很大,污染嚴重,品質不高,效益低下,嚴重阻礙了發展步伐。廟灘鎮很多養殖場因環境等問題關停。“不科學轉型,就是死路一條。”樊海濤對該鎮蛋雞養殖產業很是憂心,“我們必須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站在保護好漢江生態環境的高度,全力推進和實現蛋雞養殖產業根本性轉型升級。”
于是,從2017年開始,該鎮在漢江沿線設置畜禽禁養區,實行“一公里范圍內禁養、兩公里內限養”。僅三個月時間,就關停禁養區內7家、養殖規模達10萬只的蛋雞養殖場,并動員限養區內的14家養殖場搬遷。為完成此項工作,該鎮投入蛋雞養殖戶關停獎補、改造資金超過1600萬元。決策之果敢,行動之迅速,讓所有人看到了廟灘鎮推進蛋雞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和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的決心。“全縣養殖場關停獎補資金共250萬元,給廟灘鎮就撥付了147.45萬元,占比近60%。”羅志明說,“廟灘鎮的蛋雞養殖產業走上綠色轉型之路,離不開谷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
為引導養殖戶進行集中養殖,推動蛋雞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廟灘鎮大力推行集約化、生態化養殖模式,在離人口較遠、環境適宜的魏家山設立養殖基地,多方面爭取資金保障養殖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平整場地,通路、通水、通電等,為養殖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轉型中的探索新模式帶來大效益
筆者在魏家山蛋雞養殖基地見到了從漢江邊李家洼社區搬遷過來的養殖戶陳道杰,發現其新建的兩棟雞舍整齊有序,場地干凈整潔,沒有一絲臭味。“以前,養雞場臭,我們自己都受不了,天天熏得眼睛睜不開。你看,現在環境多好,每天在養殖場里做飯吃,還給雞放音樂聽,聽說音樂有助于雞產蛋。”陳道杰高興地說。
以往,養殖場通過地溝水沖、刮糞板來回運行達到清糞的目的。相比人工清理,這種方式很方便,但也存在清理不徹底、氣味難消散等問題。
2018年,廟灘鎮開始推廣新的養殖模式,新增一臺集蛋器,把刮糞板換成了傳動帶清糞機。筆者看到,雞舍下方一條白色履帶緩緩滾動,雞糞被吹干后掉落到滾動帶上,然后被收集起來,整個過程幾乎聞不到什么氣味。
有著12年蛋雞養殖經驗的養殖大戶龔玉梅對養殖技術帶來的變化有著深切的體會。
龔玉梅家的雞舍是新改建的,以往階梯式的雞籠在一棟雞舍里排4列,最多能容納12000只蛋雞,現在層疊式的雞籠可以排6列,可以容納20000只蛋雞,在不擴充場地的情況下,雞舍的容量增加了近一倍。龔玉梅改建了3棟雞舍,養殖規模達60000只。“以前撿蛋得請兩三個人,要忙活一天,現在有了集蛋器,我一個人就可以應付。”龔玉梅迫不及待地向筆者展示新裝的集蛋器。筆者看到,機器開動后,一排排鉤爪將蛋槽里的雞蛋撿出,整齊地放置到集蛋臺上,人工裝箱即可,省時又省力。
龔玉梅給筆者算了一筆賬:1萬只雞510天的養殖周期里,產生的效益包括雞和雞蛋一共有32萬元,雞舍改建后增加的24000只雞又給她帶來了76.8萬元的經營收益;養殖環境改善了,雞也生病少了,養殖場保健藥品支出降低約50%;采用新的養殖技術后,她每年的人工成本節省超過8萬元……
廟灘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鄭濤介紹,新的發展模式非常給力,截至目前,全鎮5000只規模以上蛋雞養殖場已發展到87家,蛋雞養殖總量達150萬只,年產雞蛋5000萬枚。
治理上的突破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如今,清潔化、無污染的養殖方式已成為廟灘鎮蛋雞養殖產業的新亮點。但是,該鎮還面臨雞糞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的難題。“糞污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制約著本地養殖戶的發展,我們的到來,就是為了幫助他們發展。”湖北新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土地公司)董事長莊建真說。
新土地公司是一家從事生物有機肥生產與銷售的企業,有機肥的原料來自于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無公害生物。2018年,新土地公司作為有機肥龍頭企業進駐廟灘鎮。
在該公司項目施工現場,三個糞污處理罐已經完工,這樣的糞污處理罐還有17個,每個罐可處理糞污100多噸。筆者了解到,這里將建設一個從糞污初處理,到無公害生物菌種配料加工,再到有機肥加工和存儲的智能化工廠,第一期工程5月份建成,投產后可年處理糞污8萬噸,年產有機肥20萬噸。“雞糞通過傳動清糞帶進入安裝在雞舍外的儲糞罐,再由專用車輛運輸至處理罐,整個過程中,罐體完全密閉,不會有任何氣味泄漏。”鄭濤說。
該公司計劃建設新的飼料工廠和規模達200萬只的蛋雞養殖園區,總投資預計近10億元。與該企業相隔不到兩公里的魏家山蛋雞養殖基地附近,荊州宇祥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簡稱宇祥公司)投產規模50萬只的養殖園區也正在緊張施工中。
宇祥公司2017年8月進駐廟灘鎮,填補了廟灘鎮蛋雞養殖產業禽蛋系列產品加工、銷售、出口的空白。
隨著兩大龍頭企業的入駐,廟灘鎮蛋雞養殖產業形成了從養殖到產品加工、銷售,從畜禽糞污處理到生物有機肥生產、銷售的循環經濟體系,打破了環境污染問題帶來的發展瓶頸,加快了蛋雞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兩大龍頭企業的養殖園區建成后,廟灘鎮的蛋雞養殖規模將達到400萬只。樊海濤表示:“這種全產業鏈清潔無污染的養殖模式,就是我們多年來追求的高質量發展方式。現在,全鎮蛋雞養殖規模雖然縮減了,但是蛋雞的品質提升了,效益反而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保護了環境,實現了減量化增長。”
如今,傳統蛋雞養殖大鎮成功走向生態養殖大鎮,廟灘鎮在綠色轉型中實現了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