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9/4/16 15:02: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今年的皇竹草才剛剛冒起來,就已經被全部預購了,賣了40萬元!草長起來以后,對方需請我們村的農戶進行收割,并自行支付務工費用及運輸費用,后續我們只需要配合協調人員務工就可以了!”日前,筆者剛來到蓮花村,村支書羅開基就高興地介紹起村里產業發展的最新情況。
蓮花村位于貴州省關嶺縣花江鎮,全村共有575戶2676人,其中貧困戶為200戶934人。長期以來,該村依托特殊的氣候優勢,引進企業大力發展火龍果產業,為村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那蓮花村又因何緣故開始著力發展飼草產業呢?
2018年,蓮花村幫扶單位市生態移民局將170萬元的幫扶資金以村集體的名義入股,與關嶺縣關嶺牛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建設蓮花村關嶺牛養殖場,專門飼養關嶺本地小黃牛。由縣牛投公司負責技術支撐、市場銷售;村支兩委負責務工協調,并按照飼養要求進行日常管理。
“目前,養牛場已存欄250余頭,都是正宗的關嶺小黃牛。我們與縣牛投公司簽訂了相關合同,產生效益后,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紅。但養牛出效益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未產生實際效益之前,為了保障群眾的利益,縣牛投公司承諾,期間每年有5萬元的保底分紅。”羅開基介紹。
養牛場建設如火如荼,村支兩委與駐村工作組也沒有閑著,大家一碰頭、一合計,產生共識,統一思想,決定圍繞養牛場大力發展飼草種植。
說干就干,村支兩委利用73萬元的扶貧產業子基金,種植皇竹草827畝。今年,村支兩委積極對接,與花江鎮白云養殖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將827畝皇竹草以40萬元的售價,“打包”銷售給該公司。到收割季節,該公司需聘請當地村民務工,每人每天80元。“這種銷售模式實現產銷對接的同時,又能將產業發展的重心集中在養牛場身上。”羅開基說。
“產業調整,產業發展,獲益的還是群眾。”羅開基介紹,發展飼草產業,除了圍繞養牛場的發展之外,還因為飼草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能為村民們提供大量的務工崗位。“去年,種植皇竹草的務工工資達20萬元,土地流轉費用近50萬元,而今年40萬元的飼草收入也將拿出70%覆蓋全村村民,保證每人100元、每戶不低于500元的產業分紅,剩下的20%作為產業管理費用,10%作為村集體公費。因此,飼草的種植發展不僅為養牛場提供了后勤保障,還通過‘務工工資+土地流轉費+產業分紅’的多類型收入形式,讓群眾實實在在獲得實惠,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