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8/17 11:16:00 來源:民族日報 閱讀數:
“國家給貧困戶的優惠政策我享受上了,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也貸上了!養了兩頭牛,現在自繁自育。”甘肅省臨夏縣榆林鄉榆豐村的馬永良興奮地說。憧憬未來,馬永良覺得一家人的小康夢已不再遙遠。
近日,記者來到臨夏縣榆林鄉榆豐村,蔥蘢的綠色,漫山遍野盛開的鮮花,清新怡人的空氣,村民們正在牛棚羊舍里忙碌著,一幅經濟發展、生活富足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這里鋪展。
據了解,馬永良一家6口,兒子兒媳長期在外打工,家里還有一位81歲的母親長期患病,養牛成了他家主要的經濟來源。“這三年我一直養牛,從最初的兩頭已發展成10頭,今年有3頭即將出欄,1頭牛的利潤是4000元,3頭牛能帶來1.2萬元的收入,這是我的純利潤。”馬永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臨夏縣榆林鄉榆豐村結合當地群眾廣泛種植玉米作物的實際,將畜牧養殖作為該村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產業。現如今,養殖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產業。
今年72歲的李雙龍是榆豐村溝那社的村民,他家共有6口人,二兒子李國勝因得了內風濕脊椎炎癱瘓在床已有28個年頭了,妻子劉鳳英得了帕金森病也長期臥床不起,全家就靠他和大兒子兩個人支撐。村上根據他家實際情況,為他申請精準扶貧貸款搞養殖,又給他患病的家人辦理了慢病卡,這才使得他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我用5萬元的精準扶貧貸款搞起了養殖,現在孫女又在雙城開了家蛋糕店,效益也不錯。到今年年底我們家肯定能脫貧,日子會越過越好!”李雙龍高興地說。
像馬永良、李雙龍這樣積極搞養殖的農戶,在榆豐村還有很多,但大都沒有形成規模,單家單戶搞養殖遇到的風險和問題很多。根據這一情況,村上又成立了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能人帶動效應,使村民的畜牧養殖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路子。
據榆豐村牧鑫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云介紹:“通過這幾年的養殖,我養的牛已經發展到100頭了,我們村里貧困戶多,我想帶動他們,有些貧困戶在養殖過程中遇到困難,我給他們賒欠飼草料,幫他們銷售牛羊,還幫他們搞防疫。”
截至目前,榆林鄉榆豐村累計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涉及108戶共計540萬元,這一惠民政策的落實生根,切實解決了村上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有力推動了全村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榆豐村“兩委”班子,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州縣一系列惠民政策,積極培育以畜牧養殖為主的富民產業,有效增加群眾收入。下一步,我們村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會更加注重對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組織勞務輸轉,增加群眾收入。我相信,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村能如期實現脫貧目標!”榆林鄉副鄉長、榆豐村包村負責人龐成龍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