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8/5/21 10:04:00 來源:大慶網 閱讀數:
日前大慶大同區召開現場會,決心把奶山羊養殖打造成發展優質牧業的突破口。
奶山羊,山羊奶,字面很好理解,但現實生活中,這種羊我們見的不多,被認為是“第二母乳”的羊奶我們喝的也少。
這幾年,大同區盯上了奶山羊養殖這個潛力產業,正在通過“企業+場區+奶農”的生產經營模式,逐步把奶山羊養殖產業發展成扶貧產業、富民產業、立區產業。
大同牢牢抓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結合區情實際,把發展優質牧業作為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通過試驗養殖,已具備較好的發展條件和市場前景。
如今,全區上下正積極穩妥推進基地建設,朝著打造北方奶山羊養殖示范區的目標進發。
5月2日,大同區區委書記王崇廷帶領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及八個鄉鎮黨政負責人和16家相關單位主要領導,到高臺子鎮七撮房村的奶山羊養殖基地開了一次現場會。
走進基地,眾人對已經建設完成的山羊公寓“評頭論足“,看得那叫一個仔細。大家對羊舍結構、墻體保溫、防風排風、分區飼養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對這個既科學又環保節能、既標準又省資源的“泥草節能房子”,給了很高的評價。
俗話說,兵馬未到,糧草先行。高臺子引進的奶山羊還未抵達,但是為它們建造的公寓已完成,它們的伙食也早有著落。
“一期工程建設總用地面積48000平方米,共14棟羊舍,還相應建設了看護房、奶站、青貯窖池、草棚等。“高臺子鎮扶貧辦李陽介紹著。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你可別小看了這叉土墻。”在現場,高臺子鎮黨委書記齊跡告訴記者,他們建設的奶山羊公寓,用的是土草混合材料,墻體1.2米厚,吸收光照、保溫,還隔熱,達到了環保節能省資源的效果。冬天,羊舍內不用加溫,就能保持零上10℃左右。14棟羊舍,能容納近5000只奶山羊。
羊舍建好了,主人們咋還不回來?
這個急不得!
副鎮長孫建說,鎮里采購的羊來自陜西省富平縣,那里是全國著名奶山羊生產繁育基地,有八百里秦川“奶山羊之鄉”的稱譽!
目前,由鎮干部、村干部、獸醫、村民組成的選購隊伍就駐扎在陜西,一邊選購優良奶山羊,一邊學習養殖技術。已經改換“高臺子籍”的奶山羊正在進行隔離,過了應激期就可以來到高臺子的新家了。
據遠在陜西的“羊倌”們介紹,奶山羊性情活潑、好動,除臥息反芻之外,大部分時間閑不住。它們的胃口也是相當不錯,而且不挑食,野草、樹葉、藤蔓、菜葉、瓜豆、雜糧都行。另外,奶山羊的繁育能力超強,每年1到3胎。
預計今年七八月份,將有2000只奶山羊到高臺子的養殖基地安家。
現場會上,王崇廷說,大同按照“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良種為前提”的思路,把產業開發與整體規劃、與生態環境建設、與貧困群眾增收結合起來,實現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協調發展,逐步把奶山羊養殖產業做大做強,做成東北的示范。
作為全區4個試點之一的高臺子鎮,在發展奶山羊養殖上一馬當先。同時把這一產業與精準扶貧充分融合。“主要采取資產收益和委托合作養殖模式,產生資金收益,帶動貧困戶增收,貧困戶通過小額貸款方式投入奶山羊養殖公司進行委托養殖,享受固定收益且不承擔風險,也可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孫建介紹說。
奶山羊養殖可在扶貧上發揮功效,在富民上的作用更不可小覷。孫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只奶山羊每年生一胎,能收入600元,下羊羔后每天產奶2.5公斤,7元每公斤,產奶期240天,一只奶山羊就能賺到4200元,去除人工、食料的費用,每只收入1800元。2000只的經濟效益是多少,5000只呢,10000只呢……
采訪現場,李陽給記者科普了羊奶的相關知識:羊奶中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明顯高于牛奶,美國以及歐洲的部分國家均把羊奶視為營養佳品,歐洲鮮羊奶的售價是牛奶的7倍;由于山羊奶的酪蛋白結構與人奶相似,酸值低,比牛奶更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山羊奶被認為是“第二母乳”。
據介紹,前期大同區已經建設了奶山羊種羊繁育基地,引進國內外知名奶山羊品種,并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大同區氣候水土的飼養方案。
也正因為底氣十足,才有了現在的4個試點,以及將來的更大規模。
據了解,為進一步鼓勵廣大農戶飼養奶山羊,區畜牧局還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補貼資金技術、防疫和疾控指導等。
如今,大同各責任部門正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在項目立項、規劃、招標、資金使用、環保、稅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監管,為奶山羊養殖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山羊咩咩叫,荷包鼓起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