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2/25 13:04:00 來源:昆明日報 閱讀數:
撒壩豬是源自昆明市祿勸縣撒營盤地區的一種本土豬種,具有肉質優良、營養價值高等優點。昆明市祿勸縣團街鎮樹安村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培育、發放豬種,由貧困戶養殖,為當地貧困戶帶來了脫貧增收的新路徑。
已帶動66戶貧困戶參與養殖
“養殖廠里有50頭母豬、3頭種豬和300多頭小豬,都是從其他地方收購過來的純種豬,價格可貴了。”在樹安村撒壩豬繁殖廠,廠長李應德介紹:“豬品種好,農戶養大了才能賣上好價錢。”
與普通豬不同,這些撒壩豬皮膚呈黑色,個頭也相對矮小,看起來并不起眼。不過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及健康的愈發重視,擁有更好肉質和營養價值的撒壩豬越來越受歡迎。
“就在前年,團街鎮高寒山區的幾個苗族村民把自家養的撒壩豬拉去市場上賣,價格比普通豬高了幾倍。”樹安村黨支部書記普光輝介紹,聽到該消息以后,自己提出了開展撒壩豬養殖的建議,在昆明市政法委35萬元的資金幫扶下,今年4月26日,面積有6畝的養殖場建成。
村委會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推廣撒壩豬養殖,為當地貧困戶帶來了新的增收途徑。“團街鎮目前共有3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場繁育的小豬將分批次發放到每一戶。今年11月18日,第一批132頭小豬已經發放給了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下星期還將進行第二批發放,預計發放到150戶貧困戶手中。”普光輝介紹。
收購價高于市場價5%-10%
郭應權是祿勸縣樹安村戈拉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今年已有70歲,由于兒子在多年前病故,老兩口便承擔起了撫養孫子、孫女的責任。如今,17歲的孫子在上高中,22歲的大孫女則在城里打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11月18日,郭應權領到了村里送來的兩頭小豬,把小豬養好養大,成為了他增加收入的*盼頭。
“以前我也養過豬,賣了貼補家用,之后就沒養了。”郭應權說,“這種黑豬因為要一兩年才長得大,當時養的人并不多。”
據了解,樹安村主要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撒壩豬的飼料來源不成問題,*成本較高的地方在于飼養周期較長。普通豬養6個多月就能出欄,而撒壩豬至少要一年,個頭也不如普通豬那樣大。不過在市場上,撒壩豬的價格基本是普通豬價格的兩三倍,因此也能帶來不錯的收入。
如今,郭應權一家已經住進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而村里送來的兩頭小豬,也為他帶來了脫貧增收的希望。根據合作社與昆明公交集團簽訂的收購協議,養殖成熟后的撒壩豬將以高于市場價5%-10%的價格進行收購,按照25元/千克的收購價計算,一戶貧困戶飼養兩頭120千克的成豬將獲得6000元以上的收入,有望實現脫貧增收的目標。
眼下才發放了第一批豬仔,已經有貧困戶提出多養幾頭的意愿。普光輝表示,按照計劃,第三批豬仔要到成豬生完小豬以后才能發放,在保證每戶貧困戶都能領到兩頭豬仔的基礎上,對于愿意多養的貧困戶,他們今后也將會提供額外的豬仔。此外,村里的養驢場也正在籌建之中,預計明年三四月份開始建設,貧困戶脫貧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寬。
相關
云企欲打造撒壩火腿品牌
在云南,撒壩豬以良好的肉質在本地消費者中擁有不俗的口碑。2008年,祿勸火腿加工企業生產加工的“撒壩火腿”獲得了“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撒壩豬也在2011年被省農業廳評定為云南“六大名豬”之一。
雖然擁有不錯的口碑和良好的資源,但是撒壩豬產業不論是在分割品市場還是火腿等深加工市場尚不成熟。此外,在一些外來品種的沖擊下,撒壩豬由于飼養周期長、瘦肉率低等原因,飼養數量曾急劇減少。有統計顯示,1991年祿勸全縣純種撒壩豬存欄量有17萬頭,到了2005年只有2000多頭。
業內人士周德生介紹,他所在的云南撒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去年組建相關團隊,走遍了祿勸縣各個偏遠山區及楚雄州、石林縣等地,最終收集到了8個撒壩豬原生種群,數量只有100多頭。盡管數量少,但周德生認為,撒壩豬的肉質更好,且肥肉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及健康愈發重視的當下,撒壩豬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公司與云南農業大學等單位進行合作,在祿勸縣建立了撒壩豬良種繁育場,開展撒壩豬保種選育、擴繁等一系列工作。此外,公司在種豬銷售、火腿加工等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周德生表示,下一步,公司將建撒壩火腿深加工工廠,目前正在選址中,待建成以后,將重點圍繞品牌建設打造撒壩火腿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