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2/19 9:35:00 來源:三亞日報 閱讀數:
近日,記者在三亞梅山梅東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豬場里,見到了正在喂豬的梅聯村村民陳光標,50多歲的老陳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在村委會聽了市領導宣講十九大精神,最讓我開心的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農民群眾盼望已久的,也讓我發展養豬產業的思路大受啟發。”陳光標言語中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給我們吃上了定心丸,我們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好好干。”
在紅色革命老區梅山地區,只要你提起陳光標,這里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于他十幾年來專門飼養母豬繁育,這里很多村莊農戶或者貧困戶的豬苗正是陳光標飼養的母豬繁育供應的。
當天上午,記者跟隨陳光標走進養殖場,探訪了豬場的母豬區、產房、保育欄和豬崽區,并聽取他介紹自己的養豬史。“回想起十八年前,為了生計和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妻兒從三亞回老家,當時一窮二白,從養一頭母豬養起,至今天的三百多頭母豬,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親歷者才能夠品嘗。”陳光標說。
原來,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體制轉型,當兵轉業后在糧食系統工作的陳光標成了一名下崗職工,面對著生計和人生道路的何去何從,這位出生在農村的漢子毅然選擇了回老家務農,可以說,這需要一定的勇氣。
看著產房內產床上剛出生十幾天的小豬崽正在爭相進食,豬崽區內一頭頭膘肥體壯的小豬活蹦亂跳的景象,這讓陳光標又增添了新的希望。“我們的養豬場里從母豬到商品豬全部都是自繁自養,生產母豬已達320頭,后備母豬60頭。”目前,豬場擁有1200多頭存欄豬,三排的豬舍約2046平方米,占地面積8畝,已添置了風扇、碎料機、消毒器械等設備,使豬場逐步邁向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今年來,陳光標加大環保投資力度,豬場已相繼投入了80萬元,對原來的排污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建設一個200立方米的沼氣池,同時還購買一部排污汽車,把沼液免費運給農戶澆地做肥料,受到老百姓的歡迎。通過一系列的改造,如今的豬場已改造成“花園式”的豬場。
今年以來,豬場已出欄3000頭小豬苗,其中為精準扶貧戶提供豬苗1000頭,800頭肉豬出欄。再過一個多月,這里1200頭小豬苗又可以出欄了,屆時,這些豬苗將提供給周邊村民和貧困戶。
“如今黨的政策越來越好,養母豬國家還發放母豬繁育補貼,這讓咱們養殖戶養豬的干勁越來越大了,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陳光標告訴記者。
“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我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原來的基礎上,準備擴大生產養殖規模,接著繼續好好干。”陳光標一邊陪同記者參觀豬舍,一邊說起他的打算。
“我希望在新時代更要有一番新作為,干好一份事業,我這個‘養豬倌’,已經看到了在美麗鄉村萬物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新氣象。”陳光標最后告訴記者,自己還準備明年在村里建成一棟三層的小洋房。
走出豬舍后,在一片寬闊的空地上,陳光標指著眼前這塊約有5畝的空地,信心十足、豪情滿懷地說:“明年自己將籌集120多萬元,在這里再動工建設一幢1500平方米符合環保要求的豬舍,存欄飼養1000多頭育肥豬,達到年出欄3000頭育肥豬的生產規模。同時使能繁母豬的產崽率達到年產豬崽6000頭的生產能力,最后將養殖場建設成一座現代化的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