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22 9:24:00 來源:海南日報 閱讀數:
“咯咯噠……”在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牙挽村的一片龍眼林里,一只只羽毛絢麗的山雞撲騰著翅膀棲息在枝頭,“雞司令”丁保衛捧著一盆飼料剛剛俯身,數十只山雞便迅速圍了過來。
這里是瓊中紅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山雞養殖基地,因為137戶貧困戶的抱團入股,如今養殖規模已發展至可年產150萬只山雞種苗和10萬只散養山雞。
與傳統的“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不同,紅豐公司山雞養殖基地通過實行統一供苗、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五個統一”品牌運營模式,正立志打響“瓊中山雞”這一特色農業品牌。
瓊中山雞成綠色產業招牌
瓊中山雞,是瓊中原雞海南亞種與家雞的雜交后代改良培育成功的,是瓊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種。
自2004年成功繁育出山雞后,瓊中縣政府積極引導,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金融部門貸款扶持、畜牧獸醫技術部門提供技術支持等多元方式,加快瓊中山雞產業發展,采取“公司+農戶”模式扶持農戶發展,由養殖場出種苗、技術、飼料、獸藥,農戶建雞舍,出勞動力飼養。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瓊中山雞產業發展成果喜人,2016年第一季度,瓊中建成存欄種山雞1萬套的瓊中山雞種雞場。瓊中新豐養雞專業合作社帶動36戶農民發展養雞產業(其中貧困戶5戶),瓊中興民養雞專業合作社帶動18戶貧困戶發展養雞產業。
2016年10月,經國家工商局許可,瓊中山雞取得畜牧業商標。目前已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的瓊中野山雞種雞場1家,種山雞現存欄1.5萬套,瓊中山雞規模養殖戶16戶,每戶每批次養殖山雞2000只以上。
依托原生態的檳榔林為放養基地。山雞喝山泉水、吃蟲、草、玉米長大,采食蟲子補充了蛋白質,因此山雞品質優良。培育方面全程追蹤,從雞苗的科學搭配到成雞的質量檢測,直至分檢上市,均全程掌控,確保最優等的品質。
品牌設計地方特色鮮明
瓊中山雞需求的數量大,山雞附加價值應得到更好地提升,在部分人看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只是第一步,傳統農業擴張發展的必經之路則是從“賣數量”過渡至“賣品牌”。目前,瓊中山雞正在往品牌化的方向走。
瓊中以“瓊中山雞”命名,鮮明的地理標志和明了的產品名稱相互搭配,便于人們熟悉和記憶,也有利于后期的深入和推廣。設計定位一是體現山雞品質的健康生態自然,無污染;二是簡潔大方,生動;三是保證設計作品原創性,符合紙箱包裝及所有權轉讓的有關規定。
山雞包裝上最主要的元素是檳榔樹、雞蛋花和七彩山雞。瓊中山雞白天在檳榔樹下覓食,夜晚飛到檳榔樹上睡覺,檳榔樹是瓊中山雞重要的棲息地。雞蛋花是陽性樹種,性喜高溫和陽光,有鮮明的海南特色,搭配檳榔樹葉一起出現,海南地方特色鮮明。
瓊中山雞包裝設計采用插畫的形式展現,將瓊中特色的歷史、文化、風景、人文等融入包裝封面,以一幅繪畫的方式展現瓊中的青山綠水、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文化特色。將瓊中這些特有的元素融合進產品包裝,打造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地域品牌,有利于將瓊中這個地域品牌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瓊中山雞未來發展空間大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孫喆介紹,瓊中鼓勵貧困戶抱團發展,建立特色產業扶貧示范基地,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村集體經濟+基地+貧困戶”“種養大戶+基地+貧困戶”等4種產業扶貧模式,幫助群眾實現可持續脫貧致富。瓊中紅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山雞養殖基地,因為采取該方式,137戶貧困戶抱團入股,同時基地還采取生態循環農業的模式,如今養殖規模已發展至可年產150萬只山雞種苗和10萬只散養山雞。
養殖規模上來了,產值如何進一步提高,瓊中如何走好品牌化發展之路?
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山雞本身的資源優勢和消費特點,應該抓住“瓊中山雞”品牌契機,加大宣傳,使其成為品牌性產品。同時開發多種產品,擴大市場份額。
其次,完善瓊中山雞加工鏈,為了將來市場的發展,豐富山雞在市場的供應,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必須開發山雞的深加工產品,從而開拓消費市場。政府方面應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發展瓊中山雞產品的加工能力。同時鑄造山雞品牌。
再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跟技術創新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建議政府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鼓勵企業去積極參加技術研發。在養殖培育上要加強優良品種的培育,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技術、生態養殖技術、特種繁殖技術,不斷改進加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