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1/21 13:18:00 來源:農視網 閱讀數: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獸用抗菌藥物科學化管理,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11月16日,“2017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由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獸藥協會聯合主辦,以“獸藥科學使用與動物源食品安全”為主題,旨在推動全行業更加規范、科學和標準地使用獸用抗菌藥物,促進養殖業轉型升級,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綠色安全優質畜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城鄉居民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是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民生工程。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我國是畜禽、水產養殖大國,也是獸用抗菌藥物生產和使用大國。獸用抗菌藥物在防治動物疾病、提高養殖效益、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6月,農業部出臺了《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獸用抗菌藥物管理。因此,貫徹落實好《行動計劃》,圍繞農業生產和加工各環節的需求,探討如何提升獸用抗菌藥物科學管理水平,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保證綠色安全優質畜產品供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會專家認為,強化獸用抗菌藥物監督管理和規范使用,要嚴格市場準入,加快獸用抗菌藥物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獸用抗菌藥物分類管理,鼓勵研制新型動物專用抗菌藥物;要規范養殖用藥,制定發布《獸用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南》,進一步規范獸醫臨床用藥行為,加強獸藥使用記錄監管,對出欄動物應當查驗用藥記錄;要加強飼料生產環節用藥監管,組織實施藥物飼料添加劑監測計劃,以超量、超范圍為重點,嚴厲打擊飼料生產企業違法違規添加行為;要建立應用監測體系,設立全國獸用抗菌藥物應用監測中心和區域分中心,依托獸用抗菌藥物生產經營企業、重點養殖企業等形成監測網絡。
與會專家指出,飼料工業是聯結種植業和養殖業的中軸產業,也是支撐和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飼料加工、原料、添加劑、機械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但仍面臨著企業規模小,加工轉化效率不高等問題,迫切需要我們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要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著力提升現代飼料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高飼料原料和飼料安全保障能力,推進技術、產品和經營模式創新,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為養殖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農獸藥殘留標準的制定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規范,與國際食品法典是一致的。目前,我國共制定了7537項農獸藥殘留標準,基本覆蓋常用農獸藥品種和主要食品農產品種類。下一步,將按照農業部已經制定的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5年行動計劃,每年新制定獸藥殘留限量標準100項。到2025年,獸藥殘留限量標準達到2200項,與國際標準相銜接,基本實現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
論壇期間,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獸藥協會、農民日報社、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等聯合新希望六和、大北農、溫氏、圣農、正大、蒙牛、嘉吉等龍頭企業,共同發起“全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倡議”,構建起政府、協會、企業等多方協同合作平臺,引領畜牧獸醫行業健康發展,確保從養殖到餐桌全程控制,有效保障動物源食品安全。同時,為提升養殖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科學規范用藥意識和技術水平,中國農業出版社與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簽署協議,共同組織編寫出版《養殖場獸藥規范安全使用》叢書;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共用編寫《養殖場執業獸醫指導手冊》叢書。
本次論壇得到了農業部獸醫局、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農民日報社、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來自行政、科研、教學、社團和企業等相關代表300余人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