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0/20 8:45:00 來源: 惠州日報 閱讀數:
隨著濱海旅游發展,濱海美食也受到越來越多游客關注。在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當地人靠海吃海,用勤懇的態度、創新的思維做起濱海美食。例如,在海上養海鴨子,產出的海鴨蛋從剛開始鮮人問津到如今風生水起,受許多游客青睞。也有當地居民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飼養鴨子,摸索著做出魚露鴨,其味道之獨特,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濱海鄉鎮,以其獨有的美食助力當地旅游業發展。
長排村民海邊養鴨已有300年歷史
剛出鍋的咸海鴨蛋蛋黃金黃誘人,切開放涼一會,就有香噴噴的油流出來。這是在惠東縣稔山鎮長排村村民呂帝康家看到的一幕。“這些咸鴨蛋,都是在海邊生長的海鴨子產出的蛋腌制的。新鮮海鴨蛋,蛋清黏稠不易散,蛋黃色彩鮮亮特別大,沒有腥味,口感極好,很受游客歡迎。”呂帝康說。
呂帝康6年前開始飼養海鴨子。這種主要生長在淺海灘涂上,以小魚小蝦小蟹和蜆、海藻等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麻鴨,當地人稱為海鴨子,產下的則是海鴨蛋。
早在300多年前,長排村民就有在灘涂飼養鴨子的傳統。2011年,在村里養了10多年螃蟹的呂帝康想起村里飼養海鴨子的傳統,于是便大膽嘗試飼養海鴨子,希望能發展這個特色產業,將海鴨蛋賣給游客。他找人買了800只鴨子,開始了“鴨司令”生涯。
呂帝康的養鴨基地在長排村青洲。青洲有大片灘涂。記者采訪時,正值海水漲潮,大部分灘涂已被海水淹沒。海水中,一堆亂石露出水面,幾十只鴨子在亂石上梳理毛發。每天潮水退卻后,海邊的灘涂留下大量小魚、小蝦、小蟹、小螺等,鴨子便浩浩蕩蕩涌向灘涂,歡快覓食。
“鴨司令”不容易做,剛開始,呂帝康幾乎每天都要守著鴨子,夜里就睡在鴨棚旁邊。在海邊飼養海鴨子,他最擔心的是臺風來襲。狂風暴雨下,鴨棚很容易損壞,鴨子也會被吹得四處奔走。
香濃海鴨蛋成游客手信
隨著稔山旅游業的發展,到稔山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呂帝康的鴨群也逐漸壯大,從800只增加到3000多只。他說,每年要飼養兩批海鴨子,海鴨子生長速度比不上一般鴨子,必須120天以上才能下蛋。每一批鴨子產蛋約一年后,就會被淘汰,當作老鴨賣掉,然后又進購一批小鴨繼續飼養。
每天天還沒亮,呂帝康就得起來把鴨子放出去,然后開始撿鴨蛋,每天能撿到1000多只。雖說海鴨子在鴨棚里產蛋,但走在海灘上還能偶然發現鴨蛋。因為食物天然無污染,鴨子運動量又大,產下的蛋品質非常好。呂帝康每天預留出部分新鮮鴨蛋進行深加工,剩下的都腌制起來。“用當地村民們曬制的海鹽加上當地的黃泥漿等,再把混合物涂在鴨蛋外面就可以了。”咸鴨蛋腌制10多天就能吃,腌制好的蛋能存放較長時間。
海鴨蛋因富含蛋白質、鈣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價格雖然比普通鴨蛋要貴一倍以上,但不少游客都喜歡將其當作手信帶走。除了開實體店,呂帝康還通過電商、微商等平臺銷售海鴨蛋。
游客特意尋味魚露鴨
對于不同地域的人來說,用不同烹飪方法制作的同一種食材,具有不同的味道。對于惠東縣稔山鎮當地人黃晉金來說,用魚露烹飪的鴨子,散發出一股海的味道,寄托著他對家鄉的眷戀。
在鹽灶背村,經營一家餐館的黃晉金忙得不可開交。他接了好幾個預訂海鮮大餐的電話,放下電話后,一群游客遠道而來,特意來吃他做的魚露鴨。
“魚露是用小魚熬制的,我奶奶、父親都會做,我從小吃魚露長大。”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黃晉金對家鄉的濱海味道情有獨鐘。
黃晉金的岳父以前在稔山鎮上開飯店,1993年,飯店交由黃晉金打理。那時候,黃晉金和弟弟一起在飯店里做魚露鴨。“這道魚露鴨是我自己摸索創造出來的。”幾年下來,黃晉金在稔山“俘獲”了不少食客的胃口,魚露鴨得到了廣泛認可。
隨著濱海旅游日漸火熱,黃晉金把他的餐飲事業發展到了近海的鹽灶背村,魚露鴨被越來越多游客品嘗。“我試過很多種不同魚露,還是在我們惠州濱海地區出產的魚露最有‘漁’味。”
除了魚露使用有講究,鴨子的品質同樣注重“漁”味。黃晉金做魚露鴨的鴨子都是在自家門口養的本地鴨,肉質很好。他希望,來到這里的游客,在欣賞美好風景的同時,也能品嘗到屬于惠州濱海鄉鎮特有的舌尖漁味。
相關鏈接
惠東“蛋糕”您吃過嗎?
在惠東稔山,有一種由海鴨蛋、生粉、蝦米、五花肉和蒜米攪勻后蒸成的小吃,被當地人稱為“蛋糕”。稔山人蒸“蛋糕”的托盤很大,類似蒸大籠粄的托盤。一盤金黃色的“蛋糕”,表面布滿了蝦米、碎豬肉粒,約有5厘米厚,吃上一小塊,滿嘴蛋香和蝦米香,碎豬肉粒還頗有嚼勁。海鴨子產下的海鴨蛋,口感和韌性都很好,當地人喜歡用海鴨蛋與蝦米蒸糕吃。村民逢年過節,或家里辦喜事,主人家就蒸好幾盤這種 “蛋糕”,切成小塊,招待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