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10/18 13:1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閱讀數: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勝利鄉齊心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牛舍里,上百頭西門塔爾牛準時開始晚餐。配餐員騎著電動摩托緩緩駛入,這些卷毛頭發、身披黃白花外衣,洋范十足的大家伙頓時紳士風度掃地,從圍欄里探出頭來爭搶著美食。
以黃貯秸稈為主,搭配豆粕、酒糟、微量元素,這樣的營養餐是牛的標配食。合作社理事長霍清濱說,利用黃貯秸稈養牛,秸稈有了去處,牛有了口糧,耕地有了肥料,可以實現農業與牧業結合,農業牧業雙豐收。
霍清濱于2015年、2016年相繼辦了齊心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溯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采用兩社連接、種養結合的經營方式,“一是看好農業循環經濟的前途,二是縣里的扶持政策全面到位。”為此,霍清濱流轉了450畝地,并且與農戶簽訂了十年期承包合同。
在肉牛養殖小區里,幾百個秸稈黃貯飼料包布滿了大院。霍清濱指著院子中間的幾臺機械告訴記者,去年投入100萬元購置了摟草機、秸稈打包機、TMR全混合日糧攪拌車、糞肥還田拋撒車等農用機械,“有了這些機械,我們可以把沒人要的秸稈變成飼料,把牛糞添加益生菌通過陽光發酵房快速發酵,生產出有機肥,再進行糞肥還田種植有機水稻,有機水稻秸稈飼料又可以提升牛肉品質,形成產業鏈的無縫循環。”
目前,聯合社經濟效益已初見成效,水稻通過縣里的電商平臺與北京睿寶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合同,外銷大米每斤18元。去年冬天第一批購進的架子牛,現在大多長到1300多斤,正準備出欄。
湯原縣具備發展種養加結合農業循環經濟的良好基礎,2016年全縣水稻、玉米種植面積分別達到70萬畝和87萬畝,秸稈產量達到115萬噸;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的畜牧業發展迅速,2016年末奶牛存欄2.3萬頭,肉牛、生豬、大鵝出欄分別達到1.5萬頭、108.8萬頭、50萬只。
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了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湯原縣從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于2016年、2017年先后出臺了《湯原縣實施種養加結合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廣意見》《湯原縣加快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2017年加快種養加結合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大力發展種養加結合的循環農業。并成立了全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
下設的推進辦公室副主任王向前告訴記者,目前,湯原縣正在把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向種養加結合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上傾斜,并且發展迅速,成果明顯,前景光明。
2016年縣財政已劃撥1000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肉牛養殖場建設、機械購置、益生菌使用等各項補貼。2017年預計投入補貼資金3500萬元。
2016年,全縣共建設6個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的10個循環單元,每個單元包括100公頃集中連片水田與300頭肉牛場。2017年,全縣“兩牛一豬一禽”養殖循環單元計劃發展到100個,可保證3萬畝有機水稻種植所需的有機肥;到2020年,“兩牛一豬一禽”養殖循環單元發展到400個,至少可保證24萬畝有機水稻種植所需的有機肥,實現農田水利設施、農機作業與養殖產業科學配套,形成自然循環農業。
此外,2016年湯原縣還與省農業科學院簽訂了三年院縣共建合作協議,省農科院組成專家團隊,在肉牛場建設、肉牛飼養管理、稻草打包及糞肥發酵、益生菌廠建設和生產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幫助該縣制定了犢牛、育肥牛、成母牛、糞便發酵等11項技術標準和規范。產能600噸的鶴立華能益生菌廠去年10月份建成投產,是院縣共建壯大實體經濟的又一成果。
9月15日,“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院士專家佳木斯行活動,國家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農業專家咨詢團副主任委員路明和中科院長春分院副院長劉曉冰到湯原縣進行對接,肯定了湯原縣農牧循環發展思路,認為采取的扶持措施成果顯著,發展理念和速度更是走在了全國前列。“看了湯原縣的農牧循環經濟,我對今后湯原農業發展更有信心了”路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