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9/27 16:05:00 來源:南寧晚報 閱讀數:
從上林澄泰鄉新聯村向北大約3公里,一條水泥道通向一個四面環山、灌木叢生之地,這里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在灌木叢里依稀可見幾只雞的蹤影。這里就是上林縣澄泰鄉新聯村弄礦莊的萬羽養雞場。隨著養雞場主人黃一晨“喲……”的一聲,剎那間,成百上千只毛色鮮亮的土雞從茂密的灌木、草叢中飛躍而出,奔向喂食處……
黃一晨是一名大學畢業生,毅然放棄了城市里的高薪回家養雞。由他創立的澄泰鄉新聯村博藝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吸收20個貧困戶,并以貧困戶入股股金的10%每年支付分紅,長年還有多名貧困勞動力長期在合作社務工領取工資。
放棄高薪 回家干老本行養雞
黃一晨是廣西大學水產畜牧專業2004年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后到移動公司上班。 那時,在公司上班的他也算是一個能人了,無論在什么崗位,都盡職盡責把工作做好。但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就是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回家創業,干老本行,才更能體現他的人生價值。
當黃一晨提出這個想法時,當了一輩子老師的爸爸,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兒子上了大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城市里的固定工作,他卻想要回到這個山溝溝里養雞。這可把老人氣得夠嗆。
“老家的這片荒山,連路都不通,平時村民來山坳平地種玉米,還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扛出去。種植這么一點玉米,又怎能解決村民的貧困現狀?”黃一晨看著這樣的情形,更加認定了回家養雞的想法。就這樣,2013年,黃一晨不顧家人的反對,在澄泰鄉新聯村弄礦山里開始了創業。
生態養雞 山坳坳里筑窩放養
剛開始來這里養雞,沒有路也不通電。于是,黃一晨把上班時存下的積蓄拿出來修通了路,也接通了電。這里的環境好,黃一晨下決心一定要養出與市場上不一樣的雞。剛開始,由于沒有經驗,出現了雞苗扎堆情況。原來是一個大山坳建一個雞舍,雞苗只在雞舍周邊活動找食,那些遠離雞舍的灌木叢沒能被利用起來。經過一段時間仔細觀察,他就在山坳里建起了多個雞舍,擴大雞的活動范圍,把山林充分利用了起來。
給雞喂食,黃一晨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如果是晴天,一天只喂一次玉米粒,迫使雞到山坳里覓食;如果是下雨天,雞不好出去,一天就喂兩次玉米粒。雞生病了,黃一晨會專門為雞喂食中藥。這樣放養出來的雞,就只有一層薄薄的脂肪,肉質結實,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只要吃過一次我養的雞,就不怕他下次不買。”黃一晨笑呵呵地說道。如今,黃一晨的雞不僅銷售到上林縣各大酒店和農家樂,從去年開始在南寧有了供貨經銷店。生態雞得到了許多小區消費者的認可,在微信朋友圈里經過轉發,就有回頭客響應。現在生態雞供不應求,但黃一晨為了保護環境,每個山坳里放養的雞都控制在一定的數量。
領頭致富 以合作社帶動貧困戶
黃一晨在山坳里養雞致富引起新聯村群眾的興趣,部分群眾到雞場取經,他都毫無保留地一一告知,甚至還吸納他們入社,帶動大家一起致富。今年初,黃一晨注冊成立了澄泰鄉新聯村博藝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吸納當地的貧困戶,以政府貼息貸款的形式入股合作社。
“現在入社的貧困戶有20戶,他們入社滿1年后,將分到不低于10%的股金分紅。”黃一晨介紹,貧困戶入股資金3萬元至6萬元不等,按照入社合同,他們年分紅不低于3000元。覃美秀就是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之一,她看著黃一晨的養雞場越辦越好,很是開心,年底就等著分紅咯。
“現在山頭上正在施工,要建設一個觀光亭,到時客商來了,還可以到山上喝茶、賞風景。我還要在這里安裝上攝像頭,把怎么養雞的全程拍下來……”黃一晨信心滿滿地說,現在養雞場的一些基礎設施還在建設中,只要加入他的合作社,他就有信心帶動貧困戶脫貧。目前,合作社正在發展生態豬和肉牛養殖,到時加上這些雞,年產值將達700多萬元,還可聘用貧困戶參與勞動500余人次,到時將會帶動100戶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