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9/21 9:02:00 來源:合肥日報 閱讀數:
“沒有黨的恵民政策和民生工程項目的扶持,就沒有養殖業發展的今天,就不會出現全省乃至華東蛋鴨養殖第一鎮的輝煌成就”。這是安徽省廬江縣蛋鴨養殖協會會長、農民致富星火帶頭人、市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張永宜發自內心的感慨。
2002年秋,張永宜和父親在柯坦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貸款5萬元,承租了村里十多畝水塘,飼養了一棚2000只蛋鴨。由于他刻苦鉆研,吃苦耐勞,當年凈賺4萬多元。鄉親們看到他養鴨賺錢了,都上門取經,要求幫助養鴨致富。張永宜毫無保留地向鄉鄰們傳授蛋鴨養殖技術,第二年就在本村發展了7個農戶加入,建棚飼養蛋鴨15000多只,戶均收入3萬多元,建起了全鎮第一個大棚蛋鴨養殖小區。
由于大棚蛋鴨養殖得到縣、鎮的大力扶持,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成立了安徽省廬江縣首家蛋鴨養殖協會,張永宜被推薦擔任會長,首批發展會員456戶,以協會名義為廣大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把一家一戶散養蛋鴨組織起來,擴大規模養殖,并與外地大市場對接,降低養殖風險。隨著飼養經驗越來越豐富、銷售路子越走越寬,當年養殖戶每棚蛋鴨純收入達4萬多元。這是鴨農們想都不敢想的數字,直到拿到一筆豐厚回報時,他們才嘗到了蛋鴨養殖的甜頭。
“沒有蛋鴨養殖協會的幫助,也就沒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家住柯坦鎮陳埠社區的盧金舟深有感觸地說,他是靠蛋鴨養殖協會協調貸款扶持幫助起家的,如今已擁有自己的公司和蛋鴨養殖小區, 擁有固定資產500多萬元。
而蛋鴨養殖協會給予受益的不僅僅是盧金舟一戶,更多的是為一些資金啟動困難的貧困養殖戶提供資金周轉,每年支付周轉資金額200多萬元。通過蛋鴨養殖協會的組織協調橋梁紐帶作用,目前該鎮已形成15個蛋鴨養殖小區,大棚1000多座,飼養蛋鴨120多萬只,年產鮮蛋3萬多噸,創產值2.5億多元,年棚均純收入6萬多元,許多蛋鴨養殖戶由此脫貧并走上了致富之路。
廬江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蛋鴨養殖扶持力度,并將此列為興縣富民、扶貧攻堅主導產業,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養殖戶送資金、送技術、送服務,為蛋鴨養殖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做大做強蛋鴨養殖這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