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9/5 9:14:00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 閱讀數:
我現在養了5頭牛,今年賣了兩頭,賺到6000多元,明年要擴大養殖規模,我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了。”彌渡縣德苴鄉新和村委會北朝南村的村民郭永昌說,黨支部牽頭,黨員示范,全村群眾興起了“養牛熱”。
北朝南村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收入主要靠種植烤煙、傳統養殖及外出務工。村民曾經嘗試種植梨、棗等經濟林果,均未成功。黨支部多次召開村民會議,問計群眾,最后大家決定發展有一定基礎的肉牛養殖產業。村黨支部書記雷俊有多年肉牛養殖和營銷經驗、敢闖敢干,他先發動村里的3名黨員帶頭,在2015年3月成立了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 以“黨支部(基地)+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模式開展肉牛養殖,為沒有養殖成本的貧困戶提供資源,提供場地、幫助貸款,傳授養殖技術。現在,北朝南村有96戶,家家養牛,養殖規模在20頭以上的有35戶。
今年初,新和村黨總支用10萬元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項目資金,從群眾手中流轉了5畝土地,建起了310平方米圈舍,可容納養殖肉牛104頭,以“黨組織+合作社+扶貧戶”的形式,把建成的圈舍作為村集體資產作為股本入股合作社。
新和村黨總支書記禹彬說,通過北朝南村肉牛養殖的帶動示范,目前新和村肉牛養殖戶達360余戶,肉牛存欄量達2000多頭,年出欄量達3000多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