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6/23 8:59:00
來源:央廣網
閱讀數:
其實,在2003年以前,美國是中國*的牛肉進口國。中國三分之二的進口牛肉都來源于美國。2003年美國瘋牛病爆發,中國停止了對絕大部分美國牛肉的進口。
這一次,13年后的進口解禁,對美國的牛肉市場來說是利好,那對中國的牛肉市場又意味著什么?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毅認為,一方面不必擔心低價的沖擊,另一方面也為中國的養殖戶們找到了榜樣。
朱毅:很多人都會擔心,1美元10斤的牛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國產牛肉大概是一斤30塊錢左右,肯定是完全沒有競爭力的,會受特別大的沖擊。我想沖擊可能沒想的那么大,因為他們是冷凍海運過來的,國內的鮮牛肉依然會有自己的市場。同時這些合法渠道進來的美國牛肉也可以做一個樣子,讓中國的養殖戶們找到一個標桿,知道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質量方面,進出口檢驗檢疫,國家質檢總局把門檻抬得很高,要求很細致,從出生到中國國門整個過程是可追溯的,身家清白的牛肉才能進入中國市場,這么嚴的標準也是讓中國消費者更有信心。大家應該很快就能吃到物美價廉的美國牛肉了。
的確,美國肉牛大多集中養殖,嚴格控制成本,中國肉牛多為農戶分散養殖,在規模化、集約方面差距較大,對美開放牛肉市場,引入更加激烈的競爭,讓國內的牛肉生產者感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倒逼中國牛肉生產者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中國牛肉生產者在國際競爭在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