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5/31 9:18:00 來源:韶關日報 閱讀數:
6月1日起,韶關市區35個農貿肉菜市場將正式實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那么,現在生鮮雞上市準備工作如何,生鮮雞是如何經過一道道檢驗檢疫程序進入市場?專家學者、市民又是如何看待該舉措的推行?記者再次進行了走訪調查。
生鮮雞6月持證上市
近日,記者向負責集中屠宰的企業了解到,目前半自動化生產線已經到位,從6月1日開始,面向主城區農貿市場和各大型超市日供應生鮮雞量預計上萬只。
“家禽需要通過三道檢驗檢疫程序合格后才能進入市場銷售,產品質量有保證又放心。”代宰企業負責人郭雷介紹道。記者了解到,所有進入到韶關市場的家禽在原產地動物衛生監督所檢驗檢疫合格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A)后,憑該市場準入憑證運載至家禽代宰場。
進入家禽代宰場屠宰后,湞江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檢驗檢疫合格出具《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產品B);同時代宰企業對生鮮雞進行質檢,檢驗合格后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并為生鮮雞佩戴屠宰企業的腳環標識,憑“二證一標”進入市區各個市場。
生鮮雞的腳環標識相當于家禽的“身份證”。市民通過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可查看生鮮雞信息。例如:產地、品種、屠宰日期、保質期等。
“家禽脫了毛之后誰都不認識,但是只要用手機掃描生鮮雞腳環上的二維碼,就知道雞是從哪里來的,江西來的還是湖南來的,還是本地產的,并且雞新不新鮮,一掃就知道,因為經營戶改不了它的生產日期。”郭雷向記者解釋道。
市民:衛生有保障,支持!
“家禽集中屠宰廢棄物可以得到集中處理,雞毛、雞內臟殘留物起碼不會流到市場周邊。平時,雞一放血,到處留,這個市場流一點,那個市場流一點,整個韶關市場環境衛生就很差了。特別是現在全民在創文鞏衛,人人講衛生、人人愛衛生。另外,不是說在宰雞的過程會產生禽流感疫情,關鍵是家禽廢棄物長期殘留在市場周邊積生繁殖的細菌、蟲卵、寄生蟲造成地下水道污染。”市民羅會德向記者說道。
“病從口入,人人皆知。雞生病跟人生病一樣。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可能看到過一些病雞,眼睛睜一下咪一下,老打瞌睡,沒有精神。政府統一集中屠宰,不允許市場有活禽宰殺,可控制病雞進入市場出售。”市民張玉鳳表示對該工作做法支持。
有關部門:可有效預防禽流感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應急科工作人員李書劍告訴記者,研究對比表明,大部分城市開展家禽生鮮上市后,市場環境監測結果顯示,市場中活禽流感病毒污染水平顯著降低,有效降低人感染各種禽流感病毒的幾率。
李書劍表示,湞江區、武江區實施家禽集中屠宰生鮮上市,可以減少市民和家禽從業人員與活禽接觸的機會,能有效切斷禽類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在流通環節的傳播途徑,有利于禽類疫病和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控,有利于進一步保障家禽肉品質量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營養學家:生鮮雞口味無差別
相信很多市民一直認為,現宰現殺的雞是最好吃的。真的是這樣的嗎?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韶關學院食品學院郭紅輝教授告訴記者,食用生鮮雞和現宰活雞,對一般大眾而言,不會有味覺上的差異。
郭紅輝向記者介紹道,生鮮雞是指集中屠宰后,接受風冷處理,使雞的胴體溫度在1小時內降為0℃-4℃,然后再將雞肉保鮮處理和包裝。一般來說,在活雞宰殺后的2.5-4.5小時,雞肉因乳酸的釋放而處于僵硬期,此時烹飪,肉纖維會粗糙硬固,肉質不透明,口感不好,需要等排酸結束,食用起來更加鮮甜和嫩滑。生鮮雞從宰殺到上市,需要4-12個小時,并保持在0℃-4℃冷藏范圍內保鮮。市民買到生鮮雞時,雞的肉質剛好進入了最適合烹飪食用的后熟階段。輔以合適的調味料和烹飪方法,就可以烹調出松軟多汁、嫩滑鮮美的雞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