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5/18 10:11:00 來源:咸陽市農業局 閱讀數: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大力實施畜牧業倍增工程,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優化布局、板塊推進、生態健康等有效措施,強力推進畜牧轉型升級發展,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一是畜牧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結合區域資源優勢,確定區域發展重點。南部縣在穩定生豬和家禽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實施奶業標準化規模場升級改造項目和“糧改飼”試點項目,進一步提升奶業生產水平。北部縣充分發揮區域生態資源和草業資源優勢,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肉牛肉羊生產,實現果畜循環協調發展。形成了南部奶畜、城郊型家禽、北部肉牛肉羊和南北部融合發展的生豬產業格局。
二是產業化經營體系培育加快。圍繞優勢產業,強化招商引資,先后引進南京雨潤集團、光明集團、雙匯集團、廣東溫氏集團、陜西漢寶集團、楊凌本香集團、石羊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并發揮其龍頭引領作用,加快畜牧產業群聚集發展。陜西漢寶集團與英國杰納斯育種集團合資在淳化縣建設了亞洲*的曾祖代原種豬繁育基地。溫氏集團推行“公司﹢基地﹢家庭牧場”一體化生產模式,建成種豬場4個、在建種豬場2個,發展“四統一保”(統一供應豬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進行防疫、統一技術服務,實行保護價回收)模式家庭牧場344戶,實現養殖戶生豬養殖“零風險”。雙匯集團在興平市建設的年屠宰168萬頭生豬屠宰線項目已投產運營。黑薩牧業新增引進原種種羊750只,種源優勢明顯。這些龍頭企業從源頭上示范帶動了我市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先進生產技術設備推廣應用加快。通過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協作,開展技術引進和示范推廣,先后推廣人工授精、DHI測定、程序化免疫、TMR全日糧飼喂和秸稈綜合利用等先進畜牧技術10余項,引進應用畜禽自動飲水喂料系統、智能控溫控濕系統、自動化擠奶機械、自動清糞機械、漏糞地板等先進適用裝備10余種,目前全市人工授精技術應用比例達到70%,規模化養殖場程序化免疫率達到95%,500頭以上奶牛場TMR飼喂率達到85%,年青貯秸稈150萬噸,規模畜禽養殖場自動飲水喂料系統應用比例達到60%,規模奶牛場機械化擠奶率達到100%,漏糞地板開始在大型規模養殖場推廣應用。
四是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初見成效。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扎實開展前期調研摸底,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強化規模養殖場污染防治管理,引導新建規模養殖場遠離村莊、河流、風景名勝區等,引導養殖場向山坡地、溝邊地等處轉移,促進禁養區、限養區內養殖場向適養區轉移,積極督促規模養殖場進行糞污處理設施配套改造和提檔升級,督促和引導規模養殖場應用雨污分離、干濕分離、沼氣發酵、有機肥生產等技術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實行生態循環養殖。
五是生態養殖模式加快涌現。積極發展多種種養產業循環互助模式,促進生態農業發展,重點在南部農區縣積極推廣畜沼菜、畜沼糧、堆肥還田、有機肥生產加工、秸稈青貯等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在設施蔬菜等農作物種植基地建設畜禽圈舍,配套建設沼氣池,種養結合,循環發展,互利雙贏。北部果區縣大力發展果畜沼、果畜肥、果園養雞等生態養殖模式,果園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標準化畜禽圈舍和沼氣池,利用畜禽糞便作為沼氣池的發酵原料,產生沼氣作為燃料,發酵殘余物作為果樹的高效有機肥料,形成“以畜養沼、以沼促果、產業聯動、生態循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