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7/3/16 10:07:00 來源:青海新聞網 閱讀數:
實現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協調推進生產、加工、市場消費與服務三者的關系,不斷提升牛羊肉產業化經營水平和牛羊肉全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促進青海農牧業得到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實現優質高效和可持續良性發展,是不少業內人士給青海牛羊肉供給側改革開出的良方。
青海資源稟賦獨特,牛羊肉走綠色、有機之路,實現優質優價,是青海牛羊肉供給側改革努力的方向。
現今,青海牛羊肉已經出現生產、加工、消費融合態勢,產業鏈在拉升,價值鏈和效益鏈在延長,如何把握產業發展出現的新形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優質優價?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尋找答案。
青海牛肉被一線城市白領當作減肥食品
記者:都說青海牛羊肉好,那么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情況怎樣?我們怎么建設渠道,讓青海牛羊肉在外地消費市場落地生根?
鄂永利: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品牌化建設工作,在“抓好會展經濟、推進品牌建設、建設外銷窗口”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每年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全國“農交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等國內外各種展會,為我省農牧業企業和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農畜產品“走出去”牽線搭橋。
青海省農牧廳先后在上海西郊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和北京農展館設立了“青海館”。作為省政府和省農牧廳重點扶持的“窗口”,北京、上海兩個“窗口”所承擔的職責不僅僅是銷售青海的高原特色農牧產品,更承擔著我省特色農畜產品展示展銷、宣傳推介、打造品牌、互利雙贏等職能。
2016年,省農牧廳又分別在上海和西安建成青海特色農產品上海川沙體驗店和西安體驗館,兩個“窗口”以營銷體驗、宣傳推介、打造品牌為抓手,開啟了青海特色農畜產品對外宣傳推介的新模式,為青海農牧業對外合作搭建了新平臺,增添了新渠道。未來,我們還將在一線城市繼續穩步推進青海農畜產品體驗店的建設工作。
現在,我們采取“線上線下”并舉、實體虛擬一體的經營模式,為我省牛羊肉等農畜產品“走出去”提供服務。這些“窗口”采取政府扶持、企業經營、自我管理、自負盈虧,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向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直接提供高原特色牛羊肉等農畜產品。
現在的青海,農牧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我們要實現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轉變,就要在埋頭苦干之前,先多抬頭看看市場需要什么,適時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這些年,供需形勢變化不小。需求側,量上變化整體不太明顯,更大的變化在結構上。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從追求吃飽到吃好,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切與日俱增。實際上,這是為青海的牛羊肉產品提供了最好的市場。青海凈土凈水,有著別的地方無法復制的天然優勢。青海的牛羊肉,產自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屬于半野生放養。一頭青海牦牛,長到100公斤可能需要3年至5年,但在內地,可能只需要一年時間,所以,我們未來要順勢而為調整產業結構。更好地發揮區域優勢,努力適應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走中高端產業之路,實現牛羊肉產品優質優價,才能在優化產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
黃江武:現在,青海的牛羊肉被很多一線城市消費者當作健康食品、減肥食品。因為現在大家漸漸知道,青海牦牛肉纖維粗大,味道鮮美,熱量較低,含蛋白量高。這種低脂肪優質肉制品越來越被外地市場認可。
縱觀國內市場,如果從質上考量,高品質的農產品往往供不應求。這就為青海牛羊肉市場推廣提供了思路。我們需要分析市場需求,適應需求、引領需求、創造需求,著力加強牛羊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更加契合中高端消費者需求的青海牛羊肉引起市場關注。
現在,我們在宣傳的時候,注重于推廣青海牛羊肉的特性,比如我們有著“高原”“天然”“純凈”這些金字招牌,放眼國內國外,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實現這種生態條件。青海的藏羊,同樣屬于半野生放養,其肥瘦適宜,肥而不膻、肉質爽滑、入口回味無窮,是羊肉中的佳品。
青海已建成國內*的有機基地
記者:通過精細分割、加工后的青海有機牛羊肉,價格會比較高,我們下一步如何發展有機食品?
鄂永利:有機畜牧業生產代表了未來畜牧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當前,有機食品的發展面臨越來越好的制度環境,獲得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青海省明確提出“三區一帶”農牧業發展戰略,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為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給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
在“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方面,我們提出了“打造高原牌,綠色牌,有機牌”,為“三品一標”農畜產品和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給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并要求建立和完善有機畜產品管理體系和“從產地到餐桌全過程控制的能力”,積極培育有機產品市場,從而形成完整的有機產品生產銷售產業鏈,促進有機產業發展這一目標。
未來,我們還將找準三個主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科技支撐。這將分別解決有機畜牧產業誰來做的問題,經營載體的問題,發展中機制不活、轉化慢的問題。
黃江武:目前,青海已建成國內*的有機農業(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總面積達到2480.05萬畝(165.34萬公頃)。其中包括澤庫縣創建的928萬畝(61.87萬公頃)全國有機農業(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和祁連縣創建的1552.05萬畝(103.47萬公頃)全國有機農業(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我們對省內有機牧場建設、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冷鏈體系建設、品牌建設、宣傳推介等方面給予了政策、資金傾斜扶持;依托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資源優勢,推動農牧業轉型升級,促進提質增效,以“高原、冷涼、生態”產業為主導,主打草地畜牧業“高原牌、有機牌”,使青海有機畜牧業步入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現在,我們在黃南澤庫,海北祁連,玉樹曲麻萊、稱多、治多等地發展青海有機畜牧業,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同時,上述地區都出現了規模以上的有機食品加工基地。我們要實現的是從有機牛羊肉生產、加工到市場消費與服務的全產業鏈。
截至2016年12月30日,青海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209個,這是青海省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開展認證工作以來,認證“三品一標”產品最多的一年。
到目前為止,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標志的產品已達到617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29個、綠色食品210個、有機食品11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49個、綠色食品生產資料16個。在有機食品中,牛羊肉有機產品達到一百多個。
不過,我們發展有機畜牧業,需要解決主體組織化顯低的問題,目前我省大多數農牧戶仍然延續傳統“小而散”的小農經營模式,有機畜牧業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精細化、專業化生產形式落后,監管難,產業規模小,制約著有機養殖和標準化生產。
同時,我們還將逐步解決青海省縣鄉村(協會、合作社)三級服務體系不完善,有機畜牧業產業化經營較為滯后,龍頭企業競爭力不強,產品深度開發能力弱,“線上線下”交易不暢等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青海省的有機畜牧業之路才能越走越順暢。
記者:青海的有機牛羊肉發展起來后,如何*程度讓普通農牧民受益?
黃江武:我們將實施牛羊肉品牌戰略,推動牛羊肉產業現代化。
我們需要尊重看不見的市場之手,通過建立和完善品牌標準體系,打造青海牛羊肉的好品牌、大品牌。把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實現青海牛羊肉的標準體系,強化對相關主體的行為監督,夯實發展的基礎,實現“龍頭企業+農戶+市場”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訂單農業,讓青海的優質牛羊肉品牌發展壯大,才能最終實現企業和農戶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