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1/9 9:48:00 來源:中國財經新聞網 閱讀數:
來到永德縣班卡鄉尖山村羅永德山地林下養殖場,和煦的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不見一只雞影,卻時不時聽到雞鳴聲。不遠處幾只毛色鮮亮的土雞正在林中悠閑地自由覓食。
隨著羅永德的哨聲,一袋玉米撒了出來,一只只毛色油亮,成群結隊的土雞從樹上、坡上、林中飛奔而來,爭搶撒落于地上的美食。“這些烏骨雞是放養,早晚喂包谷,其余時間讓它們啄地上的蟲蟲草草。”羅永德邊投食邊給我們介紹說,雞禽運動越多,抵抗力會越強,也就越健康。
今年36歲的羅永德是一個精明能干的人。此前,他跑過運輸、打過工。“我在昆明市安寧一家肉雞養殖場打過工,學習到了肉雞養殖、防疫技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綠色消費的人越來越多,想到我們這里地處*大雪山自然保護區緩沖帶,林地廣闊,山清水秀,飼養土雞肯定效益不錯。”羅永德說出了養雞的初衷。
2013年,羅永德回到班卡老家尖山村發展林下養殖山地烏骨雞,引起了鄉黨委、鄉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幫他爭取到縣級各部門的支持資金30多萬元,建起600多平方米的雞舍,購買了兩臺孵化機,架設了生產生活用電,在自家120畝的林地里拉起網欄,到各地選購了優良山地烏骨雞……羅永德的林下養殖場正式起航。
選種、孵化、防疫、消毒,羅永德對林下養殖山地烏骨雞的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由于細致呵護,管理到位,加之林地空氣清新、林間溪流不斷、無污染的天然生態林的環境,飼養的山地烏骨雞在廣闊的林間自由覓食散落林下的草籽、昆蟲、中藥材,飲天然山泉水,加上定時輔喂五谷雜糧,雞活動范圍大,只只長勢良好。
羅永德的烏骨雞從雞苗到出欄要6個月左右,成品雞時間比一般喂飼料的雞種出欄時間多出3個多月,但由于生長環境優良,肌肉堅實,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出欄的成品雞深受保山、臨滄和縣城各大餐館和消費者的歡迎。2015年,烏骨雞規模達到存欄14000羽,出售烏骨雞種苗和成品雞收入達到了120萬元,純收入30萬多元。
“準備再投入100多萬元購進6臺孵化機,年孵優質雞苗36萬只,實現出售雞苗、成品雞、雞蛋純收入100萬元以上。”羅永德說。
自己一個人富不算本事,羅永德還帶動了班卡鄉其他村民魯小良、楊尚義等10多戶,依托林下養殖山地烏骨雞,年收入10萬元左右。“刨了大半輩子的土地,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沒想小羅兄弟一回來就讓咱腰包鼓了起來。”60歲的村民楊尚義動情地說,“小羅兄弟可有度量哩,聽說我也要搞林下養殖,還熱情地教我林下養殖山地烏骨雞技術。”去年,楊尚義老人一家出售了近4000只山地烏骨雞,純收入達到了90000多元。
“市場量大要供得上,市場有風險要控得住。”采訪中班卡鄉黨委書記茶轅軻說,“借鑒羅永德林下養殖生態烏骨雞的成功經驗,班卡鄉黨委、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重點扶持10戶年存欄10000羽以上,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林下養殖農戶,建立完善林下養殖協會,實現產品—超市對接,做到樹品牌,上規模,拓市場,為全鄉脫貧攻堅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