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10/20 15:41:00 來源:武陵都市報 閱讀數:
近年來,黔江區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受到新思路的鼓舞,一些有想法的年輕人跳出舊的種養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養殖。近日,記者就遇到了一位打工歸來的年輕人,他突發奇想,居然在老家開辟養殖場,和一群“老鼠”打起了交道。
打工結緣“大老鼠”
圓滾滾的身子、大大的腦袋,近日,記者在黔江區石家鎮火石埡村一養殖場內看到,一只只大號老鼠吃著秸稈的模樣憨態可掬。這些“大號老鼠”是什么動物?養殖它們有什么前景呢?帶著疑問,記者和養殖場主楊建超交談起來。
楊建超笑著說,這些萌萌的動物既不是寵物,也不是老鼠,它們有個專業的學名,叫做“竹鼠”。楊建超高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既照顧不到家里,生活起來也累。在外打工期間,他總在試圖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養‘大老鼠’,真稀奇。”楊建超說,一次到廣東出差時他接觸到了竹鼠養殖,了解到這種動物不但可愛,肉質鮮嫩,市場前景好,而且飼養成本低,飼料只需要廣西常見的竹子、牧草和玉米即可。
創業初期打“水漂”
“黔江生態好,竹子秸稈也多,為什么不搞幾只竹鼠回老家試試呢?” 楊建超第一次萌生了自主創業當老板的想法。2015年初,楊建超經過考察, 在老家的屋前院后圈了一塊地出來,建立了竹鼠養殖場,開始自主創業。
“我家屋后是板栗林,林下養殖生態好,而且附近村民家家戶戶都栽種了竹子,養殖業不缺食材,這是一個天然的養殖場所。”楊建超說,藍圖雖然畫得好,實際操作卻不那么理想,剛開始養殖,就估計失誤。
“60多對竹鼠,從湖南運來,不到1個月,全部死光了。”楊建超說,運輸太遠,加上氣候還沒怎么適應,前期的養殖全部打了“水漂”,1萬多元投入直接“洗白”。
拿錢買了教訓后,楊建超專門去湖南等地學習竹鼠養殖技術,回家后,自己看書學習,一有不懂就上網查詢,才漸漸開始入門。現在,竹鼠的生活習性、疾病防治、生長規律等他都了如指掌。
養殖竹鼠奔“錢途”
“別看這些老鼠黑乎乎的,它們很愛干凈,而且只吃粗纖維。”楊建超說,他專門為竹鼠修建了小房間,每一對竹鼠一間“套房”,房間里面有臥室、衛生間、活動間。在300平方米的場地,有幾十間這樣的“小房子”。
竹鼠只吃竹葉、老竹子、秸稈等,它們的糞便也不腥臭,所以環境保持很好,并且每個月都要對圈舍消毒,所以現在很少有竹鼠生病。技術掌握了,規模也就擴大了,前段時間,楊建超的養殖場就賣掉100多只竹鼠,還剩下不到100只。
“竹鼠一年四季都繁殖,一只鼠一天只吃1毛錢的竹子,但肉卻很貴,一斤80多塊,批發的話要60多塊,價格起伏不大,行情很好。”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楊建超的養殖場逐漸走上正軌。楊建超說,現在他一個人要養300多只竹鼠,稍微長大, 當地餐館就全部搶走了,完全是供不應求的節奏。楊建超表示,未來將繼續提高養殖技術,增加人手,把養殖規模擴大,早日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