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9/25 16:17:00
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數: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運輸、食品追溯等領域已得到廣泛運用,但其與奶牛飼養相結合,在我國卻是一個新的產業增長點,目前尚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
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荷蘭就已經建立了數字化奶牛場,以色列也在1984年研制出了首套牧場管理系統。隨著互聯網通信、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的不斷普及,物聯網與牧業的結合,在我國也逐漸起步。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使用物聯網技術管理的牧場大約占總體的15%~20%,未來可能會出現逐年加速增長的態勢。
在牧業領域,物聯網主要運用在動物溯源管理、食品安全監管、飼養環境監管、動物體征監測、畜牧企業管理等方面。在這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在黑龍江省九三農墾鑫海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了一系列嘗試。在畜牧企業管理中,利用“物聯網+奶牛”系統,管理者可以對每頭牛進行建檔管理。奶牛的出生、發情、繁殖、產奶直至死亡全程都可監管。甚至可以精確測算出一頭牛從出生到死亡各種投入的成本和獲取的盈利,更可由點及面對整個牧場的運營狀況進行核算,找出牧場發展的“痛點”。
在動物體征監測方面,農場奶牛都配有智能脖環等穿戴設備,可以實時監測奶牛體征,獲悉奶牛的發情狀況、進行發病預警和定位,配合對應的繁殖管理系統來觀測奶牛的行為活動,實現實時評估奶牛舒適度、健康狀況,對提高妊娠率、產奶量,降低牛場運營成本、奶牛患病率有良好效果。
物聯網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不僅能有效優化奶牛養殖管理模式,還能為奶牛的精細化養殖提供有力手段,為奶牛業提質增效以及整個奶牛養殖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未來,所有的牧場數據都能接入云端數據庫,根據這些數據,政府部門能根據市場行情和需求對轄區的產業體系進行整體調控,避免資源浪費和財產損失;企業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調整飼料配方和飼養模式,以達到投入產出比最高的生產經營模式;從業人員能減輕勞動負擔,降低勞動強度。通過這樣科學的管理,一個人管理一個牧場也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