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6/2/4 9:52: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初冬季節天氣忽冷忽熱,鵪鶉在飼養過程中,容易發生疾病,最主要是造成鵪鶉腸道調理性能差,以致微生物大量增殖,從而引起鵪鶉細菌性腹瀉等。具體來講有以下幾種常發病:
一、鵪鶉白痢
鵪鶉白痢是常見危害大的細菌性傳染病,屬沙門氏菌病。病鶉表現精神萎靡,糞便呈白色糨糊狀。大腸、盲腸內積有白色粘稠糞便或豆渣樣物。一般是在病鶉飼料中添加0.4%磺胺嘧啶或0.1%磺胺喹惡林均有一定效果。
二、球蟲病
球蟲病為腸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蟲疾病,幼齡鵪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預防治療可用青霉素、克球粉,按說明書混入飲水中自飲。或者采用復方敵菌凈(3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連用7天。
三、潰瘍性腸炎
潰瘍性腸炎是家養鵪鶉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4周~12周齡鵪鶉易患。急性患病鵪鶉突發性死亡,慢性病例出現精神沉郁、呆滯、羽毛蓬松、食欲不振,初糞便如水后來呈醬油色,并伴隨惡臭味。逐漸消瘦,病程約3周,死亡主要發生在發病后5天~14天。用雙氫鏈霉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四環素、呋喃類也有一定療效。
四、白喉病
白喉病多發生在初冬下雨季節,病鶉眼腫流淚,食欲不振。可將0.1%的二甲氧基嘧啶鈉粉拌飼料喂或溶水飲用。同時把病鶉的頭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清洗消毒,則效果更好。
五、鵪鶉霍亂
鵪鶉霍亂多因禽舍不潔、潮濕擁擠、氣候突變、飼養失調、長途運輸和患寄生蟲病等誘發本病流行。以急性型最常見。病鶉多表現病鶉發燒、精神不振、不食、口渴、呼吸困難、常見腹瀉,病程僅1天~3天。防治可采用磺胺嘧啶或磺胺二甲嘧啶,給飼料中添加0.4%~0.5%,飲水加入0.1%~0.2%,每日2次。也可以飼料中磺胺喹惡添加0.1%,連喂2天~3天,間隔3天,再添加0.05%,喂2天,再停3天,再喂2天。或者楊樹花口服液每公斤體重口服20毫升,首次劑量加倍,每天2次,連服2天~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