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12/23 9:28:00 來源:武山縣政府網站 閱讀數:
今年以來,武山縣以市級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為抓手,著力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通過實施“六個帶動”工程,有效加快了畜牧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全縣畜牧業產值達7.73億元,人均牧業收入達到1371元。
一是基地帶動。著力轉變畜牧生產方式,深入推進養殖小區和現代畜牧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今年共新建15個規模養殖場,全縣各類規模養殖場258個,其中養豬場104個、養雞場59個、養牛場 25個、養羊場48個,飼養各類畜禽72.5萬頭只。建成武山通濟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四門鱘魚養殖園科學發展示范點2個。
二是資金帶動。加大金融部門協調力度,建立農戶發展資金支持的“綠色通道”。同時,引導鼓勵以協會及養殖大戶為主體,進行農戶發展資金擔保工作,在資金投入、技術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畜種改良、疫病防治、產品銷售等方面開展政府扶持與農戶協作經營相結合,增強農戶的發展信心。今年以來,全縣共協調養殖大戶融資4000多萬,受益群眾達到500余戶。
三是典型帶動。建立政策、資金、技術等多個方面的扶持機制,對規模較大的養殖場(戶)進行重點扶持,提升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水平。今年,扶持發展規模養殖戶76戶,全縣各類規模養殖戶達10996戶,飼養畜禽 58.3萬頭(只),出欄24.3萬頭只。
四是特色帶動。依托豐富的漁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閑漁業,“漁家樂”發展迅速,名特優水產養殖已頗具規模,全縣漁業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縣養魚水面達510畝(冷水魚18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36噸(冷水魚80噸)。
五是技術帶動。組織畜牧技術人員深入各養殖小區、養殖場和科學發展示范點開展建設設計、雜交改良、蛋雞高產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統一開展技術培訓、提供信息、巡回診治等服務工作,幫助養殖戶解決養殖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重點推廣無公害養殖和動物免疫技術,截至目前,全縣共用20多種疫(菌)苗累計免疫各類畜禽519.21萬頭(只)次,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均達到98.5%以上。
六是龍頭帶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新建一批畜禽養殖基地,壯大一批優勢產業。以通濟牧業、德隆畜牧為主導,加快完善和推廣“公司+貧困農戶”經營機制,通過創新養殖管理模式,引導農戶大力發展合同養殖,降低經營風險,真正讓貧困群眾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