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9/11 8:45:00 來源:浙江在線 閱讀數:
自今年3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噌噌噌一路上漲,飽受虧損之苦的養殖戶終于盼來了眉頭舒展的時候。接受采訪的養殖戶算了算,目前出欄一頭生豬最多能賺800余元,是過去正常利潤的兩倍多。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面對誘人的利潤,養殖戶們大多沒有擴產的念頭。
是什么原因讓養殖戶如此淡定?筆者近日做了調查采訪。
利潤雖可觀,理性不擴產
這輪豬肉價格上漲,讓從事養殖業20來年的龍游新港養殖場負責人趙春根松了口氣。“之前,豬價下跌,虧損了兩年多,撐到今天,總算迎來好賺頭了。”他算了算,按照最近每斤9元多的生豬收購價,目前出欄一頭豬一般能夠賺個700元至800元,利潤接近歷史上行情最好的2011年。
不過,看著豬價上漲,趙春根卻很冷靜。經歷了太多“豬周期”,已經看慣了漲漲跌跌,他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控制養殖規模。“盡管行情很好,但今年以來我們養殖場母豬存欄從700頭減少到了600頭。”憑借自己多年的養殖經驗,老趙說,“養豬業和炒股一樣,不該盲目追漲殺跌,而應該理性科學地看待上漲和下跌,控制好養殖規模。”
這輪行情主要是由供求關系引起的,不是因為成本推動的。仔細了解一下,你會發現,造成供求關系緊張的是供給方,不是需求方。由于前期全國生豬調減數量過大,供給減少。受多種因素影響,市場的消費需求并沒有恢復到前些年水平。老趙說,如果這個時候盲目擴大養殖,等到生豬出欄時價格下跌,損失就大了。
有同樣看法的,不只老趙。筆者從龍游、衢江、金華等地養殖戶了解到,很多養殖戶不想“輕舉妄動”。衢州市聯合巨北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紅良說,這輪好行情能給養殖戶帶來利潤,也僅從6月份開始,真正賺錢時間才3個月。
高處不勝寒,怕大起大落
最近,張紅良每天都要去批發市場了解一下行情,并且上網了解全國各地情況。張紅良說,養豬20多年了,最怕生豬價格坐過山車,忽高忽低沒法預測,尤其當前價格已經處于明顯高位,越漲越擔心。
采訪中,許多業內專家對今后行情的看法都很謹慎。“雖然生豬價格呈現上漲趨勢,但也有不少利空因素。”嘉興秀洲區畜牧部門一位負責人說,下半年有不少不利于生豬價格上漲的因素:一是豬肉消費趨于理性化,豬肉價格太高時,消費者會選擇其他肉制品替代;二是一旦天氣轉涼,生豬長途調運條件變好,供需趨于平衡,價格上漲空間也將受限。
面對當前生豬價格上漲,母豬飼養繁殖周期長,養殖戶們很少愿意增加母豬存欄量。大多數生豬養殖戶采用更理性的對待方式。趙春根告訴筆者,目前,玉米、豆粕等價格處于歷史低位,養殖飼料成本很低,因此在龍游,許多規模養殖場、養殖戶通過養大育肥豬來增加單位產值。“過去生豬養到100公斤左右就出欄了,現在一般養到125公斤左右。”他說,“同樣100頭豬,這樣一來等于多養了25頭。”
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養殖戶來說,則通過購買仔豬補欄等途徑來增加產出。“由于生豬生長周期較長,少的要七八個月,長則一年多,要補欄也是個位數,不敢大量增加。”金華金東區一位養殖戶告訴筆者。
有漲就有跌,供需會平衡
目前,豬價進入高位震蕩時期,全國范圍保持窄幅波動,多數省份的豬價仍運行在每公斤18元至19元之間,包括我省在內的華北及華東的豬價則均有上漲。
一路上漲的生豬價格能堅挺到幾時?業內人士分析說,國家有可能和2008年一樣出臺一些調節政策。如果肉價繼續上漲,國家會向市場投放儲備肉,同時通過加大豬肉進口,平抑豬價的大幅上漲。有數據顯示,受今年豬肉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預計今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已激增五成,而且這個趨勢仍在持續。
專家認為,近期豬價的恢復性上漲,是市場機制調節的結果,有利于養殖戶減虧增收,對玉米消費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而且養殖信心的逐步恢復也有利于后期增加供給、穩定市場。因此,對生豬市場運行,要密切關注但不宜輕易干預。
眼下,不少養殖戶希望有關部門利用市場規律和市場手段,確保總體供需平衡,防止生豬市場價格大起大落,走出“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