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8/27 8:44:00 來源:中國網 閱讀數:
河北灤縣古稱灤州,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人口54萬,耕地83萬畝,是河北省的畜牧大縣。2006年被中國奶協命名為“全國牛奶生產強縣”,被河北省農業廳確定為“奶牛標準化養殖示范縣”。2008年后,灤縣奶牛養殖業破繭重生,用三年時間實現了“牽牛出村、出戶入場”,規模化養殖率達100%,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全縣奶牛存欄10.8萬頭,其中千頭以上的牛場有46個,位列河北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奶牛產量達到20多萬噸,奶業產值8億多元,欣欣向榮的奶牛產業催生出巨大的資金需求。
農業需求驅動產品創新
融資標的物“活”了
8月13日,記者一行來到灤縣軍英畜牧有限公司剛投入使用不久的佳和牧場。空氣流通、寬敞明亮的恒溫牛舍,沙灘式臥床和智能化擠奶設施,改變了人們對奶牛養殖的傳統印象。在現代化的擠奶大廳里,全自動擠奶機緩緩運行,排隊等候的奶牛有序進出行動自如。剛擠下的新鮮原奶經封閉管道直接進入奶倉。軍英公司的總經理歐陽春英說,他們已擁有占地2000畝的大型現代化養殖場4個,奶牛存欄達5500頭,優質可控的奶源讓他們底氣十足,年產2萬噸鮮奶專供伊利公司生產高端奶安慕希。
記者了解到,奶牛養殖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是管理精細化方面程度不夠,融資難。隨著國外進口奶粉對國內奶業的沖擊,使得伊利、蒙牛、光明等龍頭企業引領整個行業進行升級改造。軍英牧場作為伊利華北大區重要奶源地,迫切需要對產業進行全面升級。一是之前所建牛舍、擠奶設備的統建升級;二是要對飼喂牛的青儲飼料的全年化貯存;三是小區型養殖模式全面轉變為牧場化管理,牧場需要收購小區內所有散戶的牛為企業統一經營等。若要實現這些產業升級,大量資金的需求,已經成了擺在歐陽春英面前的一大難題。
然而,從當地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來看,無論是當地傳統銀行信貸服務,還是民間借貸,均因缺少或抵押、擔保物不足以覆蓋巨大的融資需求,讓尋求長遠發展的奶牛養殖企業只能望“牛”興嘆。“現在牧場一般都是租的土地,軍英牧場的固定資產雖然為5000萬多元,但主要為租用土地上的廠棚、進口的設備和活體養殖牛等,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我們去年末向宜信尋求合作,通過設備租賃融資260多萬元。今年7月又共同對奶牛活體租賃模式進行探索,這在全國也是第一個。”歐陽春英無奈中又充滿些許期許。
每一種技術應用或是產品的創新,往往都是從實踐中發現需求,因需而立,宜信租賃開始對“活體租賃”項目進行可行性調研,到最終項目落地,也是因需求傳導而來。2014年11月,宜信租賃農機項目團隊在對軍英公司進行設備回租業務時,發現河北唐山地區奶牛市場存在較大的資金需求,據測算,唐山地區5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企業約為500多家,僅用于奶牛購買的資金需求量就超過2.4億元,這還不包括人員及一些日常的維護管理費用。唐山市灤縣畜牧局局長商寶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灤縣奶牛養殖業的資金缺口很大,雖然他們引進了民生、郵儲等銀行融資近兩億元,但還有近億元的資金缺口。
這一需求直接催生了宜信的“活體租賃”項目,也創下了融資租賃行業的先河。“對于習慣了‘冷冰冰’設備的融資租賃機構而言,盡管需求存在,但因之前并無行業先例,大家選擇知難而退。不過,對于宜信租賃來說,創新,從來都不是件難事,宜信就像租賃農機具一樣,把奶牛租給農民,幫助他們快速投入生產。”宜信融資租賃副總經理毛芳竹信心滿滿。
風險把控開創行業先河
首吃螃蟹者“懂”了
軍英公司擁有4座擠奶廳,每天產鮮奶40噸,按每公斤4.2元收購價計算,每天牧場的鮮奶收入為16.8萬元,鮮奶年產值為6000余萬元。公司存欄奶牛5500頭,其中,泌乳期奶牛1700頭。宜信租賃為軍英牧場提供6個月售后回租期的200頭泌乳期奶牛,融資額約為100萬元。與軍英公司的年產值相比,這些泌乳牛從數量和價值上來說都不算多。“每頭牛耳朵有編號,腳上帶著電子腳環。奶牛每天走幾步這些數據都通過腳環傳感到奶牛場的信息系統里,對應分析其產奶和健康狀況等。200頭奶牛如因健康等問題有損失,軍英牧場將用其它奶牛補償。”歐陽春英告訴記者。
對于項目融資體量偏小的問題,毛芳竹解釋說,這些都是從風險防控上面來考慮的。一方面,為了分散風險,規定單戶融資額不超過宜信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資本的5%,避免單一客戶風險集中度過高;另一方面,一個產品成熟要經過一個生命周期。這個項目將會有3個月左右的觀察期,等經歷過一個比較完整的周期后,再繼續推進和規模化鋪開。“查閱了大量資料,沒有這方面的先例,對活體融資標的物如何管理、如何折舊等方面沒有經驗可借鑒,這是做活體租賃的難點所在。”毛芳竹告訴記者。
相比飛機、輪船等傳統的融資租賃物來說,活體的融資租賃項目操作起來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作為一個金融服務機構,看不到風險點,仍不算‘懂’了。”他總結了奶牛養殖的幾大風險點。首先是市場性風險。受鮮奶收購價格波動,且鮮奶收購未采取政府保護措施,加之進口牛奶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奶牛養殖企業的利潤;其次是經營性風險。例如由于收購企業倒閉或養殖企業出現重大產品質量問題形成的銷路斷鏈,就將導致經營風險;再次是重大疫情風險。如口蹄疫等疾病,盡管養殖企業絕大部分投保了重大疫情險,但仍面臨先行承擔損失的風險。此外,由于部分養殖戶的經營場地均租住當地國有林場土地,盡管期限較長,但面臨固有林場改制提前收回土地的不確定性風險。
多看到一個風險,就會排除一個隱患,風險都找到了,創新產品設計也就可以對癥下藥。對比了與傳統租賃物的差異,再結合伊利乳業對下游牧場合作的評級標準,引入奶牛財產保險保護機制,“活體租賃”售后回租創新項目才得以正式落地。“我們設計的這種交易方式,防控風險的同時避免了牛的折舊問題,通過軍英的按月還款,使我們賬面上租賃物的價值越來越低。最后一個月剩下兩萬元貸款的時候,設定的租賃物價值仍然是200頭牛。”毛芳竹對風險的把控有獨到見解。
應該說,“活體租賃”項目不僅是融資租賃行業的一次業務顛覆,同時,也是宜信深耕小微信用體系9年,小額信貸風控技術上又一次大膽嘗試。從2012年開始,宜信就已經從把“小微租賃”的創新金融帶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沿,經過3年農業的探索和實踐,從購買生產資料的小額信貸產品、購買農機的融資租賃產品,到抵沖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的玉米期權產品,再到保障農機手人身和機器安全的保險咨詢服務,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農業生產鏈條上每一個環節的資金問題,其都能找到相應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