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7/8 9:00: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近年來,阿膠滋補養生功能日益受到大都市人群的熱捧。阿膠作為驢產業鏈下游產品,其帶動效應逐漸放大,上游的毛驢養殖漸成畜牧業界熱議和關注的焦點。
阿膠熱銷帶動上游產業
據了解,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因“役用”而興的驢業一直呈現萎縮趨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600萬頭,且還在以約每年3.5%的趨勢下降。
“在這一大背景下,阿膠熱銷帶動了毛驢養殖業的發展。”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國才分析說,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直接效益的顯現,作為阿膠主要原料的驢皮價格大幅上漲,2009年來以來上漲近8倍,農民養驢效益提升。二是以東阿阿膠為代表的企業通過驢種改良、資金幫扶、養驢技術推廣、訂單回收、推動加工等舉措,保障農民養驢收益。三是阿膠的滋補養生價值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發展潛力大,“熱銷效應”延伸到上游產業。
據了解,驢業振興還有來自產業鏈外的其他利好因素。
“現在,養豬、養雞都是工廠化飼養,散養很難掙到錢。養驢技術簡單,效益穩步增長,成為了養殖戶的新選擇。”敖漢旗農業局副局長李寶林說。
“政企研金”共推驢業發展
在第五屆中國商品驢產業經濟高峰論壇上,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旗長于寶君介紹,近兩年在東阿阿膠的帶動下,全旗肉驢存欄量明顯回升,2014年已達21.5萬頭,出欄16萬頭,是全國肉驢存欄和出欄最多的旗縣。
如何推動驢業健康發展呢?韓國才認為,需要通過“政企研金”聯手作為,在良種、養殖和加工各環節共同發力,解決“錢從哪里來、驢舍怎么建、驢駒怎么進、驢到哪里去”等難題。
對此,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介紹,東阿阿膠踐行“三產融合”發展策略,通過“創新二產、帶動一產、促進三產”的循環發展模式,在全國布局振興中華驢產業,促進農民養驢增收。為此,東阿阿膠先后投入3.5億元,在全國10多個省區布局了20大毛驢藥材標準養殖示范基地;組建了東阿黑毛驢研究院、東阿黑毛驢繁育中心和中國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共同推動驢業科技研發,在驢種保護、良種繁育推廣、養殖技術創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推動驢肉、驢奶、驢胎盤、孕驢血、孕驢尿等的活體循環開發,大幅提高毛驢經濟價值。
秦玉峰表示:“東阿阿膠計劃在全國布局至少兩個百萬頭養殖基地,推動驢產品綜合開發,推動毛驢經濟價值增加6.8倍以上。”
據了解,在東阿阿膠所在的聊城市,這一設想已經開始實踐,目前該市養殖規模在300頭以上的家庭養驢場已超過70家。這得益于聊城市推行的“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家庭養驢場”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包含:對建設規模化養驢場提供10—30萬元的補貼;出資500萬元進行“融資增信”,與銀行合作為養殖戶提供基準利率貸款;由東阿阿膠公司定價提供驢駒,定價回收成品驢,扶持成立合作社,推廣養殖技術。
驢業振興需多方面的支持
韓國才教授坦言,目前驢業發展雖然呈現利好趨勢,但我國驢業基礎薄弱、科技含量不足、社會關注度較低等現狀仍然存在,驢業振興依然任重道遠。
驢業政策方面,全國目前還幾乎是空白,“菜籃子工程”里有豬牛羊等畜種,驢卻不見蹤影。驢業科技方面尚處起步階段,國內研究養驢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才不足,仍是延續家庭式散養時的方式方法。驢產品深加工方面,只有驢皮是“搶手貨”,驢肉價格偏低,驢奶等保健和藥用價值突出的產品還沒有被大眾廣泛地認識和接受。
據介紹,東阿阿膠在驢業科技和驢產品開發上做的一些工作效果明顯。東阿阿膠與六合飼料合作,研究出適應1到6月齡、6到18月齡的專用驢飼料,驢駒生長速度和養殖效益分別提升了20%和18%;東阿阿膠組建的天龍牧業公司在驢肉深加工方面取得成效,推出的一口香驢肉、黑毛驢風干肉等休閑產品,驢奶的統一收貯加工銷售也已在運轉。
“毛驢一旦消亡,將危及到我國物種保護、中藥材和食品開發等領域。”秦玉峰呼吁,“期望國家出臺系統的驢業扶持政策,提高‘商品驢待遇’,推動政府、企業、科研和金融機構等形成合力,共同保護發展我國特色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