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5/8 10:5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我缺少養殖獺兔的經驗,經濟條件也有限,只引進了120只獺兔,再加上只基本掌握養殖技術,養了幾個月也就不賠不賺,但我沒灰心、沒氣餒,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干勁,購買了相關的書籍,又在上網查閱資料,還走出去向其他養殖大戶和專業人員請教學習,繼續養殖,第二年夏天就繁殖了600多只,收到了成效,現在平均每年出欄獺兔1500余只,但是,仍然供不應求。”近日,在晴隆縣碧痕鎮新坪村新猛組村民李本剛的獺兔養殖場,李本剛一邊帶著記者在兔圈里轉悠一邊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自己過去養殖獺兔的經歷。
10年前,不滿足于種地和做泥水工養家糊口的李本剛,懷揣致富夢想,走出家門,先后到過云南、廣西、浙江等地建筑工地打工。在外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于2012年11初,回家開始了獺兔養殖之路。提起選擇獺兔養殖的初衷,李本剛告訴記者,他平時喜歡上網瀏覽一些農業方面的養殖信息,一次偶然機會,在網上看到有關養殖獺兔的信息,而當地又無人養,經過多次的考察和市場分析,他覺得養殖獺兔很有“錢途”,決心養殖獺兔。開始家人很反對,但他用網上大量關于養殖獺兔成功致富的事例說服了家人,并用打工的積蓄前往云南省曲靖市利民獺兔養殖公司參觀學習,基本掌握了獺兔的養殖技術。學習回來后,他籌資15萬元,于當年12月在家門口用空心磚建起了四排600余平方米的兔圈,接著花2.7萬元從利民獺兔養殖公司引進了120只種兔,開始了獺兔養殖,并與該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
“現在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獺兔圈里仔細觀察每只兔子,看有沒有什么‘異常’情況,生怕因為自己的一點疏忽葬送了這些小生命,還要為兔寶寶們準備一日兩餐。為了更好地掌握養殖技術,我還準備了‘日志’本,每天詳細記錄每只兔子的生活習性以及母兔配種的時間,感覺很辛苦,但很值得。”
苦心人,天不負。如今,經過2年多的精心飼養,李本剛養殖的獺兔基本保持存欄母兔300只,按李本剛的話說,因為圈舍有限,獺兔繁殖比較快,平均每兩個月下兔崽一次,一次就有8至10只,這樣下來,一年最少也能發展1000余只,多時能發展到1700只,除少部分按合同返銷給曲靖利民獺兔養殖公司外,其他全部高價銷往貴陽、遵義等地,一年毛收入達18.3萬元,除去購買玉米、豆稗和麥麩等飼料支出,年均純收入不會低于12萬元。
雖然獺兔兔肉、兔皮、兔毛消售市場廣闊,且價格不菲,當地交通也便利,但還是沒有人跟著他一起發展獺兔養殖,為幫助鄉親們一起致富,李本剛利用空余時間向鄉親們介紹獺兔養殖經驗,鼓勵村民養殖,近兩年來,他先后帶領本村及沙子、三寶、大廠等臨近鄉鎮的7戶人家發展獺兔養殖,拓寬了他們的致富渠道。
目前,李本剛正籌集資金,準備擴建兔圈,把規模做大,計劃基礎母兔保持在600只左右,年出欄4000至6000只,并在科學養殖上下功夫,進一步改進節約飼養成本,提高出欄率,爭取有更大收入,帶領更多的群眾一起發展獺兔養殖,一起致富。